见素抱朴 圆融大美——罗勤书法艺术中的中华文化精神
河北平山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党组成员、秘书长,中国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副主席,中国城市艺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友好艺术交流院常务副院长,中联国兴书画院副院长,北京宋庄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画院副理事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罗勤近照
罗勤小传:
河北平山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党组成员、秘书长,中国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副主席,中国城市艺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友好艺术交流院常务副院长,中联国兴书画院副院长,北京宋庄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画院副理事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罗勤自幼酷爱书画艺术,三十多年来,坚持书法绘画并举、刻苦钻研、笔耕不辍,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和绘画风格。他用中西合成技法创作的白梅堪称一绝。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大型展览,2009年9月在北京举办迎国庆个人画展,2010年4月应邀赴韩国首尔举办个人书画展,2011年6月应邀赴菲律宾、泰国举办个人书画展,2011年7月应厄瓜多尔、圭亚那外交部邀请率中国友好艺术交流院画家赴两国采风。许多精品作为礼品赠送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澳大利亚、奥地利、芬兰等十多个国家领导人及国际友人,被人民大会堂和众多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宾馆收藏。

罗勤书法《晨敲迷途-暮击黄粱》
书法是中华文化特有的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核载体,它与东方文化传统的哲学思想、审美意识都有密切的血缘关系。汉字书写从实用升华为书法之美,从无意识的呈现到专注地追求过程中,铸就了一部浩瀚的书法美学史,也折射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好的书法作品赋予读者最直观最根本的感受应是美的升华与感悟,中国文化崇尚艺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书画家罗勤正是在此意义上融入时代语境,渐臻凸显出其独立的艺术语言。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说:“圆而且方,方而复圆,正能含奇,奇不失正,会与中和,斯为至善”。此言契合了“真朴”与“圆融”的美学思想。罗勤的书法,取法古人,融会贯通,顺其自然,其线条流婉腴润,结构萧散凝然,蕴意俊朗清逸,楷行隶篆莫不如此。透过其笔墨线条,可以感受到罗勤作品中洋溢着的一种超越技术层面的精神境界与人文气息,其书法立意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一种大美情怀。在罗勤看来,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艺术的大美则体现为雅俗共赏。
古人以为,规矩可以言传,神妙必须悟入。下笔痛快沉着,最是古人妙处,强调的是书法的法度和修为。罗勤对待他的书法,一贯严肃真挚,多年的磨砺与熏陶,铸就了其今日学者型艺术家风范。作为一位当代艺术家,他的书写方式和表现形态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对社会体验的精神回应。其书法作品既是当下的表征,也是文化精神的折射,很大程度上又是书法家个人经验与智性的表达。作为一个理想主义的艺术行者,罗勤在艺术上的追求必然是纯形式的完美与精神的云游高蹈。黄庭坚曾批判书法现实:“数十年来,士大夫作字尚华藻而笔不实,以风樯阵马为痛快,以插花舞女为姿媚,殊不知古人用笔也”。其实,这也是今日艺术大环境的写照。在自谓艺术大家泛滥,以标榜创新哗众取宠为能事,社会浮躁之风日盛的今天,罗勤坚守传统质朴古风,勤勉圆融,与时俱进的书法理念变得尤为可贵。罗勤的书法艺术,时刻提醒我们:既要尊重传统,把传统中的精华带入当代,又要摒弃不适宜的糟粕,用朴实真挚来迎合、追求当代语境下的艺术大美。
责任编辑:曹红梅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