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广州艺交会美国西岸画廊--“框”住永恒的美

无论是在历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或广州艺术品交易博览会上,经过美国西岸画廊展位的观众都会被一幅幅美轮美奂的油画、一个个精雕细琢的画框深深地吸引住眼球。是啊,“框”住油画里那些田园风光、深邃海景、人物肖像以及静物花卉的是与它们绝配的原装画框。

  无论是在历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或广州艺术品交易博览会上,经过美国西岸画廊展位的观众都会被一幅幅美轮美奂的油画、一个个精雕细琢的画框深深地吸引住眼球。是啊,“框”住油画里那些田园风光、深邃海景、人物肖像以及静物花卉的是与它们绝配的原装画框。其实,“画”与“框”的关系犹如红花和绿叶的关系,红花离不开绿叶的扶持。此外,那些带有世纪特色的画框还“框”住了每个时代、每种画派的艺术精髓。

 

  如巴洛克时代的宗教、宫廷油画用的是气势恢弘、壮丽豪华、动感和多变的画框;洛可可时代的神话、传说油画用的是律动细致、深沉里显露出尊贵、典雅渗透豪华的画框。而巴比松时代的枫丹白露作品用的是时而精雕细琢、瑰丽奇巧,时而创意古朴、色博中彩的实木画框,正是从这个时代开始,画框开启了“百花齐放”的花样繁多的新局面。在印象派时代、后印象派时代无不享受到这些多样性的丰硕成果,这时代的古典画框不只是豪华大气,更多的是惬意和浪漫,通过完美的曲线,精益求精的细节处理,带给观者的舒服触感,是和谐与赏心悦目的最高境界。只有到了现代的抽象艺术,才再次打破传统,创造出无边、无框的当代艺术。下面,我挑选几幅曾经展出和即将参加2014第四届广州国际艺术品交易博览会的经典名画和它们的迷人画框与读者分享: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品名称:《这里的田园静悄悄》

 

  作家:乔治.克尔作品年份:1879年作品尺寸:18x28英寸英国风景画家乔治.克尔这幅《这里的田园静悄悄》以宁静的乡村为构图。

 

  近景、中景和远景层次分明,蕴涵着自然的原始,也记录了人类的生活足迹。乔治.克尔生于1810年英国的Postumouth,一座海边城市。现已无法查阅到克尔是否接受过正规的教育。然而,克尔作为极具天赋的年轻人,他被当地的旅游公司聘用创作广告插画。受此鼓舞,二十多岁的他,赴荷兰学习宫廷油画技巧。返回英国后,从1845年开始,他的作品人物肖像和风景画多次在英国皇家艺术馆展出。克尔的风景画展现了南英格兰特有的田园风光,他将人类天生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和情感,表达在他的色彩里。与19世纪的法国画家们米勒、柯罗一样,克尔后半生都生活在乡村中。他用自然、统一的色调诉说出对乡村和谐的赞美之情(给当时只注重宫廷艺术的气氛中带来了一股自然之风)。作者运用绘画的冷暖色彩对比法去构筑画中的一切,天空略带薄云的浅蓝色衬托着浅灰的远山,大地上隐隐的金黄色与阴影中的灰蓝色共同和唱着自然中光与影的小调,树木身上缤纷的色彩更是画家作为行吟者歌颂阳光的最佳体现,而画中黄黑相间牛群的温馨出现以及生动的造型让国人不禁想起无独有偶,唐代诗人杜甫为抒发愉悦之情,拈来《江村》诗题,放笔咏怀,用诗歌来感叹那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华,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框”住这幅《这里的田园静悄悄》是一款实木精雕月桂叶饰的粉饰灰泥画框,正下方镶有“乔治.克尔”的黄铜铭牌。与该画相配,这画框是那么朴实无华,仿佛它要让人们品尝寂静的风景和飘散的诗歌......乔治.克尔于1883年去世,他的终身成就被誉为19世纪英国著名的风景画大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品名称:《足尖上的芭蕾》

 

  作家:约瑟夫.劳科塔作品年份:1960年作品尺寸:30x20英寸约瑟夫.劳科塔是20世纪欧洲著名的油画家。

责任编辑:曹红梅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