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马年赏马图:保持龙马精神
马,在中国古代一直是民族生命力的代表和强盛富有的象征。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很多关于千里马、神马、天马的记载和传说。
韩干《照夜白图》
五马图之一
五马图之一
马,在中国古代一直是民族生命力的代表和强盛富有的象征。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很多关于千里马、神马、天马的记载和传说。《山海经》称,大禹的父亲鲧原是天上的白马,是黄帝的孙子。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就是鲧。几十万年前,人与马尚无关联,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的生产水平大为提高,先民们用套马杆拢住了奔腾不羁的野马,并对它进行了驯养,从此沟通了人与马的关系,马成为了人类的千年知己。千百年来人们于马的体态、习性中发现了种种美感以及被人格化了的精神与美德。古往今来,不仅帝王将帅爱马、文人咏马,历代画家也喜欢画马,马成了人类永恒的艺术主题。当人们将对马的感受化作笔墨形诸于纸绢时,于是便出现了人马画。我国绘画史上以画马闻名的名家辈出,他们或注意实际观察,将马的种种形态精确地描绘出来;或不满足于形似,力求画出马的精神,以达到以马抒怀、以马寄情的目的。无论重写实还是通过画马来画人,画家们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使画马这门艺术表现出真正的中国气派。
马的形象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后来,青铜器上的狩猎图也出现了马的形象。秦汉时期,人们更加重视描绘和塑造马的艺术形象,秦代的兵马俑表现的马形象有明显的写实风格,汉代画像石中有《马戏图》,形象生动逼真。汉代还出现了专业的动物画家,据《西京杂记》记载,汉代画家陈敞、刘白、龚宽都“工为牛马飞鸟”。
至于画马专科,则始于南北朝时期,画马名家当首推南齐毛惠远和北齐杨子华。毛惠远的作品见于著录的有《白马图》和《骑马变势图》,他还写过专著《装马谱》。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称,杨子华“尝画马于壁,夜听啼啮长鸣,如索水草”,把马的形象表现得极为生动。隋代画家展子虔最擅画马,他笔下的立马有“走势”,卧马“则腹有腾骧走跃势”。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中有两人骑马向北,两人骑马向东,马的尺寸虽小,画的 却很有动感。
到了唐代,画家的画马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这有其客观原因。唐太宗李世民从马上经营天下,他的战马后来被塑成“昭陵六骏”。唐朝开国后,为了开疆拓土,巩固国防,十分重视骑兵力量,开辟了多个牧马区,并设太仆寺专管马的选种、牧放、调养、训练。唐玄宗开元初年有马24万匹,至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已增至45万匹。当时上层社会的贵族们喜欢看马舞、打马球,连妇女出游也乘马。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自然产生了很多画马的名家。曹霸、韩就是当时画马成就最高的画家,他们以擅长画骏马而闻名千古。
曹霸生活在唐玄宗年间,是三国魏皇帝曹髦的后代,曾任左武卫将军。他虽然出身于贵族家庭,但不慕奢华,钟情于书画艺术。初攻书法,成就不大,绘画上却成就卓著,他擅长画人物,更擅长画马。唐天宝年间,曾为唐玄宗御马写生。杜甫曾写了两首诗称赞曹霸画马的神妙,当时世人以拥有其画为时尚,以致“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
曹霸的弟子韩干(约706-783年),一生中的绘画活动大多数以马为表现题材。他画马不拘成法,注重观察和写生,天宝初年被唐玄宗召入宫中,成为宫廷画家。玄宗命他师从前辈宫廷画家陈闳,韩说:“陛下内厩之马,皆臣之师也。”他画马,“必考时、日、面、方位,然后定形、骨、毛色”。虽师从曹霸,但风格完全不同,后世评论认为“曹将军(曹霸)画马神过形,韩丞(韩)画马形胜神”。《照夜白图》(图1),现存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图中所画名为“照夜白”的骏马,是唐玄宗李隆基所喜爱的一匹坐骑。图中那紧绷着缰绳而被拴在一根粗壮柱子上的马,膘肥肌健,鬃毛竖起,张口怒目,昂首嘶鸣,四蹄腾骧,似欲挣脱羁绊,纵横千里,自由奔驰,但却被禁在柱上,一副愤然的神态。作者在描绘方法上用笔简练,渲染不多,主要用纤细而遒劲的线条画出了骏马的奔腾气势,是我国古代鞍马绘画中的精品。
宋代偃武修文,导致画马者甚少,画家中只有李公麟于人物、山水外,兼工画马,史称其水平足以“颉颃曹、韩”。李公麟(1049-1106年),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城(今安徽舒城县)人。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进士,为中书门下省删定官,后官至朝奉郎。好古博学,长于诗,精鉴别古器物。尤以画著名,凡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时推为宋画中第一人。传世作品《五马图》(图2),现藏日本东京私人处。该卷系职贡类题材,作一人一马状,全卷共五段(此处仅选三段),画卷描绘北宋元初年西域边地进献给皇帝的五匹矫健的名马,分别为“凤头骢”、“好头赤”、“锦膊骢”、“照夜白”、“满川花”,每匹马前均有一人牵着。前四幅上有宋代著名文学家和大书法家黄庭坚题笺写马名、尺寸及产地,卷后有黄庭坚赞誉李公麟品德的跋语。此画中的马及牵马人,均是画家根据真实对象写生创作的。作品在白描的基础上微施淡墨渲染,辅佐了线描的表现力,表现出五匹毛色状貌各不相同的马,它们或静止,或缓步徐行,比例准确,神定气足。整幅作品艺术效果完善,体现了文人画注重简约、儒雅和淡泊的审美观。自此之后,白描人马画皆出于李公麟的白描艺术。
责任编辑:小赖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