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漆画——乔十光漆画艺术五十年

2014年3月6日至2014年3月12日,由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的“漆墨春秋——乔十光漆画艺术五十年全国巡展”广州站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

  2014年3月6日至2014年3月12日,由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的“漆墨春秋——乔十光漆画艺术五十年全国巡展”广州站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该展览将集中展示著名漆画艺术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乔十光五十年来的艺术作品,包含有漆画作品80余幅,水墨、速写作品20余幅。

 

点击浏览下一页-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些作品以时间为线索,分为四个部分,对应乔十光的四个创作阶段:

 

  第一阶段、求索探新(1961年-1987年): 聆听导师庞薰琹先生的教导到民间去,拜师福州漆艺匠师为师学习漆工艺技术。自称“留闽”,化漆器语言为漆画语言,创作出《鱼米香》等作品。“文化大革命”期间潜心探索表现人物的技法创造了“铝箔粉罩漆研磨法”作品有《草原新兵》等。改革开放以来多次到傣寨、藏区、江南等地写生,创作了《泼水节》 《青藏高原》 《江南水乡》等作品。1987年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乔十光漆画展”。

 

  第二阶段、拓展厚积(1988年-2002年): 在故乡馆陶创办“乔十光漆画工作室”,走“以画养画”之路,在漆画技法的自由度、题材的宽泛性、风格的多样化,思想内涵的承载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陆续创作了巴黎风景系列、人体系列、花卉系列、臧家风情系列、苗女系列等。代表作品有《甘孜寺印象》、《信徒》、《转经》等。多次走出国门办展交流,扩大中国漆画的影响。

 

  第三阶段、多元交融(2003年-2010年): 患帕金森住院,康复后毅然站起髹漆画。书法、水墨、漆画三管齐下,创作进入第二个高峰期。这一时期新作不断涌现如《美丽的西双版纳》 《无声》等。与吴冠中合作,将水墨画翻译成漆画。自此漆画中又有了水墨元素,编写了文集《谈漆论画》《乔十光画集》。2010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漆彩人生——乔十光漆画艺术回顾展”

 

  第四阶段、和混沌回归(2011年至今): 漆画是在不断征服漆和屈从漆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曾经,我集中精力来征服漆,如今,我越发体会到顺应漆性的重要。步入老年,开始尝试漆语言的抽象表达,成功与否,需要时间来验证,这是我给自己漆画之路的“留白”,“大漆中见精神,混沌处放光明”。

责任编辑:曹红梅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