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来:临写《兰亭序》点滴(上)

《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之作,学习书法必须学习〈兰亭序〉,这是不可绕过的一关。〈兰亭序〉具有崇高而独特的审美价值,为此必然有它独特的表现手法。孟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之作,学习书法必须学习〈兰亭序〉,这是不可绕过的一关。〈兰亭序〉具有崇高而独特的审美价值,为此必然有它独特的表现手法。孟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了解《兰亭序》首先应该了解书写它的工具,因为《兰亭序》的产生与书写它的工具有着直接的关系。本着作品的形态一定与生产它的工具息息相关的思路,我们可以决定我们的临摹所使用什么类型的笔。如此类推,可知,只有使用与王羲之大致相同的笔、纸、墨,才可能临摹出近似于《兰亭序》外在形态、内在精神、独特意蕴的作品来。这当是合乎逻辑的。

 

  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兰亭序》摹本有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临摹的三个。这三个产生唐代的摹本最高的体现了原帖的精神和外貌。其中又以冯承素的钩填本最接近原本。故此我们谈《兰亭序》的审美和外在形态也便锁定在冯本上。

 

  王羲之生活的时代书法是以硬毫书写的,这是有考证作根据的,此处不多论。为此临摹当选用纯狼毫或七紫三羊毫,根据兰亭序的摹本字体大小,(笔者曾与老书家探讨过)笔的大小以小楷或中楷为佳。这也是因为《兰亭序》那个时代的字体大都趋于消瘦型所致。无论中楷还是小楷都要挑选笔肚适中者,这样可以多储墨又灵活。初临写可较原字略大,到初步掌握后则力求尽量忠于原帖。在有了一定基础后再放大临写,此时要换大楷笔。所用纸在吸水上最好要处于生熟宣之间,即吸水适中。熟宣书写因为吸水太差,不宜体现笔墨的味道,吸水过大的生宣,笔刚沾纸又会将墨吸尽,造成洇一片的现象。而将墨调得过稠,又容易凝滞拉不开笔。为此要选中性偏吸水小的为好。,纸面也不要太粗糙。墨要研得滋润,以笔在纸上缓行不洇不滞为佳。如果墨太稀,笔蘸纸即洇只好加速,如此则造成许多形态尚未表现出,字体为之变形,笔道也虚而不实。总之调墨是件大事,许多习书法者问题都是发生在这个地方而影响了进步。

 

  书法的力度是通过点划表现出的,《兰亭序》中的每笔无论细瘦、肥硕、长短、方曲、点提、顿挫,都需表现出一种遒劲的力度,而这种力度表现在笔画外观上,要呈现一种浑圆。这种浑圆中既要体现出含蓄的力度,又要具有灵秀的体态美。这种笔画外在用墨用笔表象上要浓重厚实无飞白,力量要坚实而不外露。为此要求用笔一定要舒缓均匀,下压力也要平稳,流程不能忽快忽慢,忽起忽落。否则就会造成书写的线条缺少浑圆的味道。所以一切以适中为好,做到恰到好处,体现笔画的流畅。过快则飘虚,过慢则呆板。这都需书者在临写中逐渐体会总结,要做到流畅并非快速,舒缓并非凝滞,绝非易事。可以说,遒劲秀美是追求的目的,而舒缓不凝滞是用笔的法则。

 

责任编辑:曹红梅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