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与四层书法境界

中国文物网请问您如何与书法结缘?

王向东:我们家算是书法世家,爷爷和爸爸都是教授书法的老师,爷爷过去上过私塾,他的书法字写的非常好,我从小见到的都是书法作品,爷爷不仅喜欢书法字,同时也做收藏,家里挂的都是书法作品,各种字体的都有,从古到今。所以从小我就迷恋书法,不是单纯的喜欢,是迷恋,这是受家庭的影响。

我从很小时就开始练习书法,农村每到过年时家家户户会张贴对联,那时一个村的对联都是我们家来写,我的爷爷和爸爸负责来写,当时如果写的人太多了写不过来,我就帮忙跟着一起写,就从那时候起,我开始入手书法,开始学习书法。

中国文物网“字如其人”您的书法作品表现出怎样的艺术情怀?

王向东:“字如其人”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字代表一个人的境界,一个人的心境,一个人的修为,字包含中国人的传统精髓在里面,儒士道精神,写每个字可以代表你的信仰,你的每种情怀都在里面,这一点很关键,我个人的理解是字里面有一种精气神,什么“精气神”呢?一个笔法,技法要“精”,“气”代表书法中的浩然正气, “神”是最终才出来的神来之笔。书法本身,是非常具有正能量的,书法带给人愉悦享受的同时,传授给别人一种启示。儒家的雅,道家的静,佛家的博,书法可以传递出儒释道精神。

我将书法分为四个层次:写字、书法、艺术、精神。一幅书法作品的好坏与书法作品本身是没有关系的,它与欣赏者的眼光有关系,你的眼光落到书法的某一层面上,你就看到这一层面的书法表现,对于书画习练者,你需要的是挖掘到精神层面的东西。我临王羲之的贴,临到最后,我可以临出他的心境,他在写那本字典的感受,这就是书法精神气息的相通。

中国文物网儒家、道家与佛学文化对书法的书写和习练有何影响?

王向东:对于书法中儒士道的理解,源于我过去用小楷把论语抄过十遍,道德经抄过五十遍,把金刚经抄过十遍,新经抄过几百遍。我把论语抄过一遍是什么感觉?白开水的感觉,论语是入世的书,教你如何为人处事;我把道德经抄过一遍什么感觉?小溪水,清澈见底的小溪感觉,特别静特别适合养成;我把金刚经和新经抄完后什么感觉?大海,我感觉到大海。你要奉献,你要融入这个社会,把你学到的东西教给别人,因为佛教上有一个说法传授给别人知识,就是最大的布施。

抄写经文是一个很神奇的过程,经文会在抄写的过程中渗透到你的大脑里,特别是道家,中国书法绘画艺术最经典的是道家的阴阳,阴阳和谐度。一副绘画作品的好与坏,若是你的作品阴阳和谐度达到了和谐,这就是好的作品。

中国文物网临帖带给您的启发和感受?

王向东:当年我用了五年时间去临帖,每天八个小时临帖,两个小时看书,一个小时记笔记,每天要找出自己的毛病,不断改进,直到我临到一模一样,包括字的构成,从每个字的阴阳构成去分析它。那个时候临帖下的工夫现在看是不可思议的,每天八小时静下来心来临帖,找自己的缺点,每天去发现、去总结、去改变,包括临帖从哪个角度去临帖,去怎样观察,就是在那时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综合理论体系,特别是王羲之的魏晋笔法。这个笔法在唐朝已经失传了,延伸一点的说为什么现在写书法字越来越少,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一个是高科技书写产品的诞生,再一个更重要的是这个笔法的失传。什么是魏晋笔法,魏晋笔法就是道法自然,让人感觉书写是一种享受。我曾花费很长的一段时间去临王羲之的贴,长时间的去总结去琢磨它,悟道只源于以用心,只要用心没有做不成的事,这一点在教学上同样如此,用心去临帖去发现自己的问题,向古人要答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书法家王向东简介:

王向东,1970年出生,笔名释子,容释斋主人。书法以魏晋为宗,擅长楷书、行草书。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书法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企业家发展联合会书画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兰亭书院院长,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创作基地研究员,人民美术网•王向东书法工作室主任;2012年 人民美术出版《佛心.厚道王向东》书法专辑;2012年 人民日报社出版《王向东钢笔字速成教材》2012年 行书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协主办),全国职工展(中国书协主办);荣获全国第二届硬笔书法大赛百强提名、上海首届"国粹杯"全国书法比赛二等奖;荣获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艺术贡献奖;2013年录入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高级人才库;中国民族报专版登载;河南电视台专题报道。

书法作品被多国元首及政府领导收藏。

 

责任编辑:grac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