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有傲气 但不可无傲骨
访李苦禅大师之子李燕

中国文物网:对于苦禅大师的艺术人生,您一定有所感怀,这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李燕:先父一生的艺术之路也是他的人生之路,是同近代祖国和广大人民的命运休戚与共的人生征途。他历尽种种磨难而刚毅不屈,恰恰铸就了他崇高的人格和历久弥新的艺术。诚如他自己所言,“人生与艺术,皆追求真美善三个字”,他说到了,也做到了。
中国文物网:您自小受教于父亲,在艺术领域和做人品格方面领悟到了什么?
李燕:苦禅老人对这两方面是统一言行的。他说“必先有人格方有画格,人无品格行之不远,画无品格下笔无方。人格,爱国第一。”父亲常教学生说:“秦桧的字写得不错,但老百姓见则焚之,视汉奸之字为不祥之物。而对民族英雄岳武穆将军之字,则宝之有加,无限崇敬。中国人向来最重人品,其次才是艺品。”他多次引证孔夫子教导“志于道,踞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他认为真美善三字不可分,“心中无真诚,遑言美?心中无真美,便作不出真美的艺术。只有真美的艺术才可超出艺术本身,成教化助人伦,美育人心,即是善。”
中国文物网:李燕老师,您作为苦禅大师之子,对于父亲的艺术风格是如何评述的呢?
李燕:对家父最客观,最经受得时间考验的评述,是他的恩师齐白石对他的评价。因为古今最大的智慧表现之一是能识别人才,预言人才。1926年齐翁命27岁大弟子李苦禅画一幅《祭物图》用以焚化邀祭其母,李苦禅立即画了一口宰好的猪和一只宰好的鸭,齐翁见了,不仅舍不得烧掉,反而保存下来,并在画上题字道:“龙行风飞,生动至极,得入画家笔底,必成死物。今令苦禅画此,翻从死中生活动 ,非知笔知墨者不能知此。”意为很多画家把活物画成死物,而李苦禅都把死物画活了。至1928年,齐翁又题字评道:“苦禅仁弟画笔及思想将起余辈,尚不倒戈,其人品之高即可知矣。”齐白石宗师从他这位29岁的弟子之人格与艺术表现中作此预言,认为李苦禅的艺术和思想必将启示这一代画家,而且到老(成就大事业)也不会忘本而背叛良知,到那时候,大家就可以知道他有多么高的人品了!1950年,齐翁又在51岁的老弟子李苦禅之作上题道:“雪个先生无此超纵,白石老人无此肝胆。”直将李苦禅与清初写意大师八大山人 相比高下,而后一句则是白石宗师一贯自谦之词了。所以早在1948年《益世报》上就刊文评价道:“李苦禅之作品,极为徐悲鸿大师推崇,是东方艺坛之杰出人才。苦禅之画酷似其人,劲拔淋漓,大江南北,多以今日八大山人目之。章法多独出心裁。”1980年著名剧作家曹禺评价李苦禅:“苦禅老人的一生……他仿佛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的画……渴望祖国无量的前程……‘人生短促,艺术长存’,我知道这并不是说任何艺术,而是人民所肯定的艺术。”齐门弟子许麟庐先生明确表示:“这‘李苦禅画派’,是当知无愧的”黄胄先生则在电视镜头前含泪言道:“李苦禅老先生,我觉得现在还活在我们心里,在美术界也是难得的,少有的这么一个人物,是一代宗师。”
中国文物网:您不囿于父亲的绘画思想而成就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当初是怎样转换这一过程的?
李燕:父亲早就说过,历史上凡是父子艺术家,如果子辈囿于父辈则被称为“大小李将军”(唐李道昭、李思训父子)“大小米”(宋米芾、米友仁父子)。而子辈有独到风貌则被并称为“二王”(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三苏”(宋苏询与苏轼、苏辄父子),他再三强调恩师齐白石之教:“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要学习老师之心,勿只学老师之手。”齐翁早年赞李苦禅“人也学吾手,英也(李苦禅名李英)夺我心,英也过吾,英也无敌,来日若不享大名,世间是无鬼神矣!”所以我多读前人典笈,力避门户之见,多观察体验生活,苦下基本功,多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自然就产生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
中国文物网:您多年来在自己艺术之路上摸索到的最重要的是什么?
李燕:概括来讲就是“敏、勤、谦”三个字。对人文大环境要保持敏捷的感应才能时刻明确自己征途的坐标位置,才能不盲动,不浪费时间生命,做利于千秋文化的事,事再小也是有价值的。方向正确之后不勤不坚持勤是无效果的,《论语》开篇就讲“学而时习之”,即学到的有益知识要时常实践之,“习”当作“实践”解,要习而复习之。“谦”是《易经》中的一个“地下有山”之卦象,其义在,即使古之群山在下,也要如同平地一般,“以平常心,做平常事,作平常人”是我的格言之一。总之“谦受益,满招损”不是天天都表现在名人们中间吗? 我非名人,更须尊谦谦之道。
中国文物网:您对于今后自己及我国书画艺术有何展望?
李燕:我们中国的书画艺术本来就是一种独立于世的伟大文明,今后仍会如此。对此,我一向有坚定的信念。
目前书画界有“真美善”就必有“假恶丑”,此“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使然。中国书画艺术与大中华文化核心理念一样,是“以人为本”的。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对当代丑恶的伪“艺术”无羞耻之心,无是非之分,必会侵扰真美善,那种东西不论打着什么“超前”“突破”“西方现代”之类的牌子也不属于人类行为,而是属于“类人行为”——非人也!例如,竞有把画尿池子之作推上“优秀作品”之事,早遭到了两千多年前屈原的超前怒斥“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对腥臊东西都爱上了,芳香怎能接近?我们反其道而远之,越远离这些“类人行为”的假恶丑,我中国书画艺术就越能坚守真美善,且能发扬光大之。“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