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藏艺开出“祥巴”新花
本报记者 7月16日,若尔盖县文化馆内,47岁的藏族画家易西嘉洋正在画室里忙碌。与他签约的一家上海画廊不久前给他下了订单,他必须为对方准备一批藏族“祥巴”。
“祥巴”,藏语音译,意为木刻版画。但是不同于藏族传统佛经版画,也不同于近现代新兴版画。它是当代画家发展出的一种新型版画,既充分吸收藏族艺术的审美元素,又独具艺术家创作风格。这种新型藏族木刻版画,如今已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
易西嘉洋正在制作的“祥巴”是一幅风景画。他用鲜艳的矿物颜料在刻版上小心刷色,对印之后,画纸上就留下了宛若唐卡的亮丽风景,既精致又拙朴。
出生在若尔盖的易西嘉洋曾经专门拜师学过画唐卡,为了画好唐卡,还先后在阿坝师专以及四川美院攻读绘画。然而进入画坛之后,易西嘉洋发现丰厚的藏族绘画艺术很少为普通人了解,而有些藏族艺术的传统工艺也开始有了保护的需要。“怎样把藏族传统的艺术传承下去?”他和一批志同道合的藏族艺术家,开始了琢磨。
他们从西藏买来藏纸,印刷最传统的藏式木刻版画。易西嘉洋拿着一幅半成品版画说,“我们用的藏纸,采用了最好的手工艺。它的纸浆,是用狼毒花的根做的。这种根筋有毒性,所以可以防虫蛀鼠咬,可以保存上千年不腐烂。”为了防止藏纸受潮,他还会用牛皮、明矾以及蜂蜜等材料熬制一种特别的胶水,作画以前,在每一张藏纸上刷上一层。他们还从黑龙江定制了上好的椴木板,再采用藏族传统木刻版画的工艺,开始创作版画作品。
当时,他们尝试的是黑白版画。虽然他们在最传统最古老的工艺之外,大量表现现代生活的主题,可惜黑白两色的版画看上去并不能吸引眼球。他们尝试着做了一次展览,可反响平平。从2004年11月左右开始的创作,由此宣告失败。
就在易西嘉洋们为版画突围而苦恼的时候,藏族唐卡已经开始悄然走火。“当时我们就在想,能不能把唐卡的某些技法引入版画?”这个提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他们买回昂贵的唐卡颜料,开始尝试把版画做出唐卡范儿。
易西嘉洋说,“祥巴的刻版十分独特,不仅是纯手工,而且技法保留了藏族木刻版面线条的流畅和力度。因此和目前流行的电脑制版大不相同。再加上采用了对印技术,哪怕同一张刻版,印出来的画也会有差异。”不仅如此,彩色版画的大胆尝试,让原来很死板的版画立刻生动起来。尤其这些色彩全部采用了画唐卡的矿物颜料,不仅色彩远比水粉鲜艳,而且还能千年不褪色,因此让版画也拥有了唐卡亮丽的色彩。当第一幅彩色版画印出来以后,很多人眼前一亮。
这样的版画,成本是相当高的。易西嘉洋说,一张45厘米×40厘米的藏纸要卖15元,再加上矿物颜料、木板等成本,100元就没了。但是这种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版画显然更受市场青睐。当易西嘉洋的《本性》、《达瓦卓玛的一天》等作品相继问世之后,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画廊开始频频向他挥出橄榄枝。这些色彩明快、形式不拘一格,而且还吸收了藏族艺术丰富图形符号资源的作品,以强烈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在市场上价格一路走高,如今可以卖到每幅4000元左右。仅去年一年,易西嘉洋的作品就卖掉了100幅。
易西嘉洋说,现在藏族“祥巴”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因此他也带了十几个喜欢绘画的学生,定期教他们画唐卡以及做“祥巴”的技艺。他希望更多的藏族孩子能够传承这些藏族艺术的瑰宝,让传统迸发出时尚的魅力。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