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彩交融绘丹青——品读著名人物画家王晓银先生的骆驼画
骆驼用坚毅的驼掌在浩瀚的戈壁、沙漠之中踏出了一条丝绸之路,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传递着人类的文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画家对这勇斗风沙、负重耐劳,被称为“沙漠之舟”的骆驼垂青有加。长期倾心于河西风情,坚持以裕固族的生活作为创作源泉的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晓银先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王晓银作品《祁连牧歌》
艺术是生活的写照,更是艺术家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艺术家们常常会将自己本民族的风土人情及面貌融入自己的作品,王晓银先生也不例外。自小就生长在素有“走廊蜂腰”、“甘凉咽喉”之称的山丹县,作为以游牧为主、与骆驼为伴的裕固族族人的王晓银先生童年和少年都是在这个有丝绸之路符号象征的骆驼陪伴下成长的。长时间与骆驼接触、与骆驼为伍、以骆驼为友、同骆驼对话,使骆驼那种任重道远、坚韧顽强的形象,早已深深地镌刻在他的脑海里了。这种触动心灵的感悟与体验,是其他骆驼画家难以深刻体会的。
王晓银作品《高原姐妹》
在外求学期间,家乡那英姿飒爽的骆驼形象时常会在他眼前浮现,那悠扬的驼铃声也常常会萦绕在他的耳畔,骆驼自然也就成了他画中的主要元素。在王晓银的众多绘画作品中大都溶入了这个元素,这些看似背景或配角的骆驼却又无一例外成为主题中不可替代的“主角”,因为有了骆驼的存在,才使画有了生机,有了故事,也让作者有了更深一层的精神寄托。在他眼里,骆驼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动物,而是他倾露内心情感,感悟人生的重要载体。作为一个以裕固族为主要创作对象的画家,王晓银先生作品具有浓郁的西部特色,画风朴实奔放,裕固族的纯朴与善良、粗犷与剽悍都能真实细腻的在他的笔墨中得以体现,让人倍感亲切。
王晓银作品《初冬》
王晓银先生深深的明白艺术作品要承载艺术内涵,而艺术内涵的深度是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锤炼的,感受生活发掘新的东西,组织整合消化,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为画好骆驼,不知王晓银先生多少次跑进大漠、戈壁,画了多少速写、写生,临摹了多少名家画作,尝试了多少表现方式,探索了多少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和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晓银先生深入生活,并不断地从历代名家墨宝中汲取精华,广汲博纳,又于不同艺术门类融会贯通,外师造化,艺益精进。王晓银先生作品从情感的表达,到意境的创造,都显示出他独特的审美视角与艺术匠心,其作品往往能在看似简单绘画语言中呈现出丰富的思想感情与内涵。
王晓银作品《晌午》
浓墨点染、淡墨烘衬与精道的焦墨勾提,使水墨骆驼画面更显生动与厚重;泼、破墨并用、墨与色相互交融、色不碍墨、墨不碍色,使彩墨骆驼画肌理分明、质感强烈而又不失灵动。王晓银先生笔下的骆驼,不但表现出了骆驼的那种温顺,而且表现出了骆驼那种任重道远、不畏艰险、斗志昂扬,给人一种拼搏向上的力量。在他的画中可以让人领悟到骆驼在戈壁、荒漠中生存的那种自强不息的生命力和他对西部传统文化的偏爱、对丝绸古道的情怀。王晓银先生那一幅幅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骆驼画,笔墨酣畅淋漓,风格大气雄浑,给人以力量和战胜艰险的勇气。
王晓银作品《戈壁初春》
野骆驼已经濒临绝境,逐年在减少,那片生命几乎绝迹的沙漠戈壁之中不能没有骆驼的守护,我们也不能让清脆的驼铃声消失。在此,我真心希望王晓银先生多多挖掘当地的文化风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骆驼画,来唤起人们更多对骆驼生存环境进行保护的意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