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水墨30年:90年代实验技法关注当下
1990年代 实验技法,关注当下
重要展览:“张力与实验”展(1994年、1995年,中国美术馆)
代表艺术家:刘子建、王彦萍、黄一瀚等
学术观点:“现在的问题不是如何走向世界,如何得到西方世界的承认,也不是如何继承传统或批判发展传统,而是如何关注我们当下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我们所面临的人类的共同问题,如何就这些问题提供我们的文化所应提供的解决方案。”
——皮道坚(批评家)
当代水墨走过新潮涌动的十年后,第二个十年的发展被艺术批评家皮道坚归纳成“张力表现”(1990年至1996年)和“实验走势”(1996年至2000年)。在他看来,摆脱了“85新潮美术”泛观念化影响的年轻艺术家们,更愿意将水墨画当做有现代文化品位的艺术样式,用水墨性话语来直接呈现个人感受和体验,对当下社会的生存状况作出反应。”与此同时,在这十年中,艺术家对水墨现代化的追求更多地指向材质性能开发、媒介语言解构重组的实验,而不再局限于传统范围内的形式技法改良,“实验水墨”的提法也在此时出现。
“实验水墨”的概念最早由批评家黄专与王璜生在编辑1993年第2期《广东美术家——现代水墨专辑》时提出。尽管当时并没有就当代水墨的内涵进行十分明确的说明,但从刊物介绍的10多位艺术家的作品来看,黄专与王璜生所指的“实验水墨”泛指了一切在当时处于边缘地位的新水墨创作。不过到1990年代中后期,实验水墨更多地被用来特指抽象水墨,并形成强劲的发展态势。
王川、李华生、阎秉会等艺术家努力把传统笔墨表现在十分抽象的结构中,但他们画面中的笔墨已超越了传统文人画的“笔情墨趣”,如王川常常将八大的花鸟画局部转换成一幅幅具有新意的抽象作品。张羽、刘子建、石果等艺术家则在抽象水墨的实验中走得更远。张羽运用了喷染、拓印等新的技法;刘子建则以自己发明的硬边拼贴法与传统拓印法,对画面既有的墨色关系和空间关系予以了全新的建构;石果则喜爱将宣纸蒙在半浮雕状的实物上进行拓印。
另一方面,1980年代便进行现代探索的表现型水墨在这十年中也得到较大发展。1994年、1995年中国美术馆连续推出的“张力与实验”展就介绍了一大批很有成就的表现主义水墨画家。其中,李孝萱、王彦萍等将个人感受、日常经验与都市题材融为一体。在鲁虹看来,他们在坚持笔墨性的同时,都对水墨画的空间结构、造型方式等做了具有现代感的改革。
此外,1990年代的水墨变革较80年代更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不少中青年水墨画家认为当代艺术的重要特征是公共性,于是大众关心的文化问题以及大众易于理解的视觉叙述方式成为新一阶段的尝试。画家黄一瀚从1995年至1998年期间,将目光对准了当代中国都市中出现的“新人类”与“卡通一代”,用类似广告的绘画手法将流行的艺术明星、时尚青年与美式卡通、玩具以及麦当劳叔叔并置在一起,在题材上独树一帜。
与此同时,当代工笔画也有很大的发展,鲁虹称,“朱伟、魏东、徐累等艺术家都在以现代意识关照传统或以中国意识关照西方现代艺术的基础上,使审美趣味更加传统的工笔画在当代获得新生。”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