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水墨30年:21世纪形式混搭多元共生

21世纪 形式混搭,多元共生

重要展览:“再水墨:2000-2012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2013年,今日美术馆)

代表艺术家:徐冰、谷文达等

学术观点:“在一个混搭的时代,什么事情都可以发生,一切皆有可能,当代水墨在观念形态、媒材样式、风格语言、精神指向和文化关注点方面都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多义的、多元的不确定状态,但活跃、冲动与丰富,其间夹杂着混搭,特别是新的中国性,无疑构成了2000年以来中国当代水墨视觉呈现的关键词。”

——冀少峰(批评家)

21世纪前10年,中国的当代艺术在资本运作下,迅速在国际艺坛蹿红。这样一个市场时代让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重要分支的当代水墨也开始寻找特殊表达方式。

虽然艺术评论家的共识是,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新世纪以来的当代水墨特征,但“混搭”和“多元共生”成为这一时期频繁出现的关键词。对此,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美术史论与批评教授沈揆一告诉记者,当代水墨在前二十年的发展陷入了传统与现代的争论中,但进入新世纪以后,这些争论都淡化了。当代生活逐步成为水墨关注的题材,各艺术门类的跨界混搭成为新的表现形式。

在今年4月2日亮相今日美术馆的“再水墨:2000-2012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上,62位当代艺术家的200余件“水墨”作品,给出这一时期当代水墨发展的缩略图。

为什么用“再水墨”去界定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当代水墨?该展览策展人鲁虹指出,与1980年代中国新水墨艺术家强调“反传统”与“接轨西方”文化策略不同的是,21世纪以后,中国的当代水墨艺术家显然更强调“再传统”与“再中国化”的价值观。“不过,这里所说的再传统与再中国化,绝不是简单地重复与抄袭传统,恰恰相反,而是基于当下感受对传统的再创造、再发展。”

“再水墨”展中,谷文达使用水墨与动画相结合创作的装置作品《谷氏简词——水墨与动画第二系列之蛇年》便是最好的证明。鲁虹称,通过这些水墨装置、水墨影像,可以看出新世纪以来,水墨这一概念的内涵不仅从“水墨画”走向了“水墨艺术”,还从二维走向了三维。

事实上,更为注重与各类新兴艺术的结合是新世纪以来当代水墨的特色,沈揆一告诉记者,当下水墨创作拓展至各种领域,包括用照片、录像、数码、装置等各种形式去呈现出水墨性语言。

对此,鲁虹也指出,新世纪以来,架上的当代水墨正在不断完成自身的转换与延续,与此同时,非架上的当代水墨,在新艺术方法论的带动下发展得更为惹人关注。像徐冰、谷文达、邱黯雄、王天德、张羽等人将传统观念、西方观念;传统资源、西方资源;传统媒材、当代媒材;传统手法、西方手法融为一体,为新水墨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jan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