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老太的《百桃图》
在上海文史馆中,有两位女馆员给我印象特别深刻,一位是向上海博物馆捐献国宝级青铜重器大克鼎、大盂鼎的潘达于已广为人知外,另一位叫叶崇德的人们就不太熟悉了。在上海文史馆六十春秋中,有一大批馆员为祖国文博事业慷慨捐献了文物、碑帖、典籍和历史照片等。
记得有一次我去看望叶崇德叶老,见在写字台的玻璃板下压着一张她外祖父赵之谦的画作照片,上面画着一只只鲜艳硕大的桃子,画右下角还有她叔叔叶恭绰的一段题跋。叶老见我对画作照片颇感兴趣,就说这幅画我早已捐献给上海博物馆了,这张照片是上博翻拍后送给我做纪念的。
这位叶老太太可不是一般人物。她祖籍广东番禺,父亲曾任九江知府,母亲赵寿玉是清末书画篆刻大师、海上画派主要代表人物赵之谦的幼女;她的叔叔叶恭绰、哥哥叶公超都是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她毕业于南开大学,曾在上海通志馆工作;上海解放后参与了上海图书馆的筹建,长期在上图工作直到退休。1986年她经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廷龙先生推荐被时任上海市市长江泽民聘为文史馆馆员。叶老因从小在北京生活的缘故,操一口纯正的普通话,为人处世也有北方人的豪爽、大度。她见我这个后生晚辈,总是亲切地喊我“小沈”。她腿脚走路不太灵,印象中拐杖不离身,但经常来文史馆参加活动。
赵之谦这幅晚年力作的流传有段趣闻。据叶老介绍,她外祖父的这幅画,虽然画中的桃子仅九只,但家里人都习惯喊它《百桃图》。赵之谦对艺术精益求精,对自感不如意的作品常常扔进纸篓,家里的佣人总欣喜地拿些“废纸”去换银子。当年《百桃图》被画家扔进纸篓后,幸被家人捡出。赵之谦后来把这幅画赠送给了女儿赵寿玉。1946年的一天,叶老把一直由母亲珍藏的巨幅《百桃图》拿出来给叔叔叶恭绰欣赏。只见这幅《百桃图》,枝劲叶盛,其实如斗,用笔苍劲,设色浓厚,墨彩酣畅,舒卷自如,画家金石书法的力度一览无余。叶恭绰深感这是一幅难得的艺术珍品,不禁为画家非凡的功力所折服,大为喜悦,连连称好。他又见画作因保管不善,破损厉害,颇感惋惜,提出为侄女找好的裱画师重新装裱。当叶老拿到《百桃图》时,见到了叔叔为画作的题跋。这段题跋述事记人,十分风趣。云:“此崇德侄女外祖撝叔丈遗作,装池后付崇德藏之。丈艺事精绝而轻狂玩世。令江右时,藩司强作画,乃刊一小印,曰‘撝叔不高兴’钤于末。得者大宭,令人谢过。丈乃别作一帧,改钤一章,文曰‘撝叔高兴’。其风趣如此。此大幅殆亦高兴时作也。”落款是:“民国三十五年秋日遐翁(印)。”“遐翁”即叶公绰,清末举人,官位显赫;又精于书画,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京中国画院院长、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职。
《百桃图》是叶崇德的家传珍宝。上海解放后,叶老慨然将之捐献给上海博物馆,此外还将家藏外祖父的全部遗墨、印谱和手稿等捐献给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今上海图书馆前身)。据行家说,这幅画在1980年代的价值就不下百万元,可那天叶老跟我介绍画作时只字不提它如何值钱。我问她为何将家传珍宝捐献给国家,她爽朗地笑了,说:“捐献给国家我心里才感到舒坦,那是《百桃图》的最好归宿。”如今在上博,赵之谦的这幅晚年力作叫《九桃图》。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