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观赏灵蛇文物(图)




神龙腾去,灵蛇将至。在中国文化中龙与蛇的关系十分密切。传说在夏商周三代时,吉祥的龙就是由蛇加以神圣化之后而形成的。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时,人们最早就崇拜蛇为图腾。后来,又以蛇图腾为本体,给它添上了鳄嘴、鹿角、鹰爪、鱼鳞、蜈蚣尾等饰件。这样,赤条条的蛇就变成了锦鳞电目、鳄嘴虬髯、鹿角鹰爪,舒卷自如、升天入地、吞云吐雾结构复杂的神龙。由此可见,蛇是龙的前身,龙是蛇的衍化和升华。蛇和龙在中国文化上是同一根源,所以中国人固然是黄帝的子孙,是龙种,也可以说是蛇种,蛇和龙都是中国人崇拜的图腾。
在中国现存的文物中有很多的汉唐壁画、画像石、砖刻和绢画上,都有关于伏羲与女娲龙蛇相配的图画。在这些图像中,伏羲和女娲的神像都是被描绘成人体蛇躯蛇尾的形貌,他们或双手捧着太阳和月亮(也有人认为他们是日神和月神),或手中分别执着规和矩,下体的蛇尾有时也画成龙尾。现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伏羲女娲图》(图1),即是一幅体现人首蛇身的绘画作品。该作品绢本,设色,纵220厘米,横116.5厘米,图中描绘男女各一人,二人均微侧身体,面容相向,每人各伸一手臂抱住对方,另一手臂高高扬起,男子手中执矩而女子手中执规;男女下半身均为蛇形,并相互交绕。男女头部之间上部绘有一日形,日中有三足鸟;两蛇尾之间绘有一月形,月中有玉兔、桂树、蟾蜍。男女日月形象的四周,有大小不一的圆点,当系星宿。此画表现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形象,作品情态生动,线条粗犷,色泽单纯。画之幅面缀以日月星宿之象,不仅给人以空间辽阔之感,同时也更加显示了伏羲和女娲作为人类始祖的崇高意味。
蛇从何时起开始成为绘画的题材,今日已经无从考证。但源于《战国策》有一则“画蛇添足”的成语,该成语出于一则寓言故事:楚国有个祭祀的人,赏给几位门客一壶酒。门客们相互商量说:“这壶酒大家一起喝太少,一个人享用它最好。于是商量决定:大家一起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完蛇,谁就独自享用这壶酒。”其中一个人最先画好了一条蛇,当他拿起酒壶准备饮酒时,却发现周围的人都还没有画完,于是他又拿起画笔说:“我还能够为蛇画上脚。”说完他就开始为蛇画起脚来,可还没等他把蛇的脚画完,另一个人的蛇就已经画好了,于是那人提起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能为它画脚呢?”话音落定,他就把那壶酒喝进肚里了,而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喝酒的机会。这则寓言不仅告诉我们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就会失去一些机会,得不偿失、弄巧成拙的道理,同时,寓言也表明“画蛇”应该是当时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情。西汉帛画中也曾有蛇神和蛇的形象出现过,这些都可以说明以蛇入画在我国应该是起源很早的。
蛇为爬行动物,有鳞目,在十二生肖中蛇是最难画的一种动物,之所以难画,其原因是它不入画,也就是不容易在绘画中表现出来。如果把它画得太细腻和具体,就会使人看后不舒服,如果把它画的松动一些,就容易使人感觉到它像是一条裤带或是一条绳索,其笔墨也不易在绘画中有所体现。故此,画家们以蛇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并不多见,但也有画家对蛇情有独钟,清代画家华喦就有绘蛇的作品流传于世。
华喦(1682-1756年),字德嵩,更字秋岳,号新罗山人、白沙道人、离垢居士等,老年自喻“飘篷者”,福建上杭县人,后寓杭州。工画人物、山水、花鸟、走兽、草虫,脱去时习,力追古法,写动物尤佳。善书,能诗,时称“三绝”,为清代杰出绘画大家,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台北故宫博物院现藏有华喦的两件写生画册,画册中画家分别绘制了两种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灵蛇作品,从中体现了画家华喦对蛇所特有的一份情谊。《画蛇图》(图2),此图设色绘一条花蛇将身体盘绕成一团于杂草乱石间,蛇头昂起,蛇口微张,静中寓动。此蛇看上去很安详、很和善。蛇的眼圈很大,增添了它的美感。在这幅画作中,蛇失去了以往人们印象中的狰狞,而显得柔顺可爱。整幅作品笔法严谨工细,蛇的造型柔美,作品雅俗共赏。《灵蛇捕蛙图》(图3)为华喦的另一幅画作。作品表现了灵蛇扑蛙的瞬间情景。该画以墨笔绘制水草茂盛的池塘边,一条灵蛇隐藏于草丛中,它伸长脖颈,口中吐信,两眼正直视着前方不远处的一只青蛙,做出随时准备向青蛙发起攻击的势态。华喦的这两幅画作大概是中国绘画史上难得一见的以蛇为主题的绘画。
在现代画家的笔下,也有以蛇为题材绘画的作品。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院的《灵蛇戏水图》(图4),就是王梦白先生的一幅以蛇为题材,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绘画作品。王梦白(1888-1934年),名云,字梦白,号破斋主人,又号三道人,江西丰城人。曾执教于北平大学艺术学院等。工画,并善诗文、金石。尤擅花卉、翎毛、草虫及小动物,如犬、猫、猴、羊等。《灵蛇戏水图》的画面下方是一汪平静清澈的水塘,一条灵蛇在草丛中向水面爬行,蛇头临近水面,口中吐信,蛇身柔软呈S型,蛇的尾部被一块奇石遮挡。该画笔墨娴熟,构图合理,显示了画家的绘画功力和技巧。
还有国画家黄永玉先生曾写过一条关于蛇的短语:“据说道路是曲折的,所以我有一副柔软的身体。”他为这条短语绘制了一幅图画。画中是一条扭成几道弯的蛇,画面除了蛇之外再无它物。蛇口大张,似乎在为自己身体的柔软而得意。
以上赏析的几幅绘画中的蛇的形象,它体现着人与蛇的关系、人对蛇的认识与情感,以及这些关系、情感对我们的影响。在华夏这块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历尽磨难,不屈不挠,把他们心中的美好愿望寄托于某种动物,又赋予它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至此癸巳年龙、蛇更替之际,追寻华夏始源,赏析画家笔下的一幅幅绘蛇佳作,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应为祖先创造的璀璨厚重的文明而倍感骄傲,同时,我们还会怀着一颗美好的心灵依旧去尊崇祖先为我们创造的蛇的图腾。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