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员扇面多是原创:爱写友人赠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代书法扇面展现场
 

这两天,“翰苑清风清代科举名家书法扇面展”正在西安博物院开展,出自清代科举状元、榜眼、探花及进士的80余幅书法扇面首次亮相西安,其中有刘墉、王杰、张之洞、李鸿章、翁同龢等清代名臣的作品。有意思的是,与今天扇面文字多为临帖不同,从这些扇面可以看出,清代官员们题写的扇面大多是“原创的”。

于右任书法艺术博物馆馆长杨晓青告诉记者,此次展览的珍贵扇面是从馆藏200余幅扇面中选出,首度面见西安市民的。扇面按照清科举至仕年代先后顺序排列,“从康熙十二年至光绪三十年,绵延232年。其中包括清代状元书法扇面26幅、榜眼3幅、探花8幅和名家册页及手卷7幅。”

在所有扇面中,最引人关注的作品是清代唯一陕西籍状元,后来官至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的王杰的作品,“王杰是清朝112名状元中唯一的陕西人。嘉庆时位至首辅,为人勤勉,擅长书画。”据杨晓青介绍,王杰的这幅展出扇面是用“馆阁体”所写,“这一字体也是清代科举考试的专用字体。”

此外,在展览中,记者还发现了不少扇面和陕西有着渊源,比如两广总督张之洞所书的一幅扇面,内容就是杜甫名作《奉陪赠附马韦曲二首》:“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绿尊虽尽日,白发好禁春……”让杜甫笔下的韦曲秀色伴随这纸扇面呈现众人眼前。曾担任陕西按察使的刘墉,也有一幅作品展览。

扇面被称为“方寸尺素”间的艺术,一直以来是我国历代文人雅士情有独钟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中国扇面艺术最早的文献记载可以上溯到晋代,杨晓青告诉记者,“扇面书法与卷轴书法相比,虽不及卷轴宏大精深,但却有着浓厚的装饰意趣。到了清代,能拥有一把翰林题写的扇面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情,而有一把状元提写的扇面那就更了不起了。”

这些清代官员所写的扇面又多是什么内容呢?“从这次展览就能看得出来,清代官员们并不像今人这样爱抄唐诗宋词。”杨晓青解释,清朝文人清高,能入翰林院为官者更是才华横溢,动辄能背四五十万的古书,所以与临帖相比,他们更热衷“自我创作”,并将自己的原创作品题于扇面,“或是对友人的赠言,或是对某事的抒怀。这次展览的扇面内容,有百分之八十都是这样的自我创作。” 

责任编辑:xw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