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沄临沈周《秋水草阁图》

不久前,苏州博物馆展出的《石田大穰——吴门画派之沈周特展》,展出了海内外14家博物馆珍藏的明代画家沈周的50件书画作品,让人们近距离地感受了吴门画派的宗师沈周一生的艺术探求。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长州(今苏州)人,生于1427年。为明代“四大画家”之一。沈周继承传统而又推陈出新,开创了明代书画的新风尚,影响深广,吴门的诸多名士皆出其门下,渐渐地形成了一个画派——吴门画派。有意思的是,最近在上海藏真海派美术馆举办的学院派绘画展上,展出了一幅顾沄临沈周《秋水草阁图》,反映出近代海派与吴门画派的渊源。
顾沄(1835—1896年)字若波,号云壶、壶隐、壶翁、云壶外史、濬川、颂墨、病鹤,室名自在室、小游仙馆。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布衣。工画山水,清丽疏古,得“四王”、吴、恽诸家之长。顾沄少有丹青之志。片纸尺缣,遇画辄研写不已,时常州、娄东、虞山画风鼎盛,沄深谙山水经营布置之法,画名渐起,遂往上海鬻画。上海乃商贾云集之东南都会,乾嘉时已与维扬、姑苏、宁波等城市同为鬻画之胜地。五口通商,中外资本汇聚,富庶繁华更胜苏、扬。商人风雅,各有所好,便有了各路画家一展身手之空间。时称“三熊四任”的任渭长、任阜长、任伯年、任立凡、张子祥、朱梦泉以及朱梦庐、胡公寿、虚谷、赵之谦、王秋言、蒲作英、钱慧安、吴昌硕、吴石仙、陆廉夫、倪墨耕、吴观岱等周边画家,先后前往上海发展,遂有海上画派之兴起。沄一生恪守有清以来之正统画风,功力深厚,倒也在新风阵阵之沪上知音多多,以“泽古功深,集四王吴恽诸家之长”独树一帜。光绪十四年(1888)尝北赴京畿,与诸士大夫游,画名远播。又于同年东游日本,遍览东京诸胜,所画一树一石皆备受赞赏。长期鬻画沪上。出版有《顾若波山水集册》。
此幅临沈周《秋水草阁图》作于光绪壬辰年(1892),距今正好120年。画上还临写了吴宽、唐寅、文璧、陈道复和沈周自己的题诗,吴宽题诗为:疏树带寒烟,平湖京渺然,秋光三万顷,都属水亭边。唐寅题诗为:晚山掩映明斜照,疏树高低带远汀,欲识江南秋几许,西风吹上水边亭。文壁题诗为:秋树经霜淡,秋山过雨青,欲知秋草晚,试上倚江亭。陈道复题诗为:秋树虽萧索,秋山殊不贫,丹枫与翠柏,往往媚游人。沈周自题诗一首:一步复一步,山边与水边,世人休讶我,闲便是神仙。
沈周的这幅画,后来又有海派名家冯超然和其女弟子谢佩真的临本。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海派画家对吴门画派的学习和传承。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