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齐白石:以童心去观察和感受生活
国画大师齐白石的艺术生涯长达70年,一般分为3个时期。四五十岁为早期,六七十岁为中期,八九十岁为晚期,尤以中期以后成就最高。他的绘画题材十分广泛,擅长红花墨叶的浓色花卉及纯水墨绘成的小动物。画家始终以一颗童心去观察和感受生活,因而创造了自己天真烂漫的艺术风格。
紫藤是齐白石最擅长的题材之一,《蜜蜂与紫藤》中,他先以篆书的笔法画藤,盘屈如虬龙,贯穿于整个画面。粗藤中侧锋并用,细藤则全用中锋。在藤条表现上密而不结,疏而不散,似乱非乱,然后再绘花叶,用色彩加以渲染。上部疏处,他用细致的笔触点画出一只神态活泼的小蜜蜂,那扇动的翅膀,仿佛使人感受到它在飞动时发出的嗡嗡声,整幅画面充满了生气与活力。画作笔墨清新,色彩鲜明,造型简练质朴,阔笔写意花卉和毫微毕现的草虫巧妙地结合在同一画面上,显得那样协调统一。
《棕榈小鸡》表现的是粗阔的棕榈树下,3只可爱的小鸡在觅食。画家通过十分细致的观察,用寥寥数笔把小鸡觅食时专注的神情描绘得活灵活现,给画面赋予非常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情趣,引起读者许多美好的联想。小鸡羽毛以水墨圆点表现,突出毛绒感,与棕皮表现的质感对应。棕叶则多以渴笔中锋画出,叶心用水墨渲染,突出一种变化。画作对于生活场景的高度概括和提炼,充分体现“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以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创作理论。画幅右侧题“任斋先生雅嘱齐白石”,下钤“齐大”朱文印一方。创作年代不详,然从笔墨特点看,仍属于中期作品。
与花鸟画相比,人物画在造型上难度更大,需要有极强的绘画能力,才能使人物形象准确生动,人物的气质、性格、神态等才能有所体现。齐白石早年“描容”(肖像画)的经历,使他在人物画方面也能得心应手。
《人物图》描绘北方深秋,树木凋零,一身着裘衣的猎者,左手持弓箭,右手捋须,侧身仰望天空飞过的大雁,若有所思。作者以夸张的手法描绘猎者的面容形象,以赭色层层渲染人物的裘袍来体现厚重、温暖的质感,再用浅浅的灰蓝色渲染天地。通过色彩的明暗和轻重来烘托绘画主体,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冷暖色的对比,黑白相衬,笔墨上的粗豪和工致相对照。右侧两行长题与左侧树木对映,使画面达到平衡,构图简练而意境深远,这种形式在齐白石的人物画中是不多见的。题款为“代之仁弟最知余画,有知之恩,同居燕京已越五年,画此聊已答其意,时庚午秋九月,七十老人齐璜点灯并记”。
由此可见,齐白石的画,在题材上多是出于对生活的感悟,章法处理上也是信手绘出。在造型上坚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信念,将似与不似糅于一起,形成对照,讲求笔情、墨韵。在齐白石笔下,花鸟草虫不仅在形象上巧妙、真实,而且生意盎然,具有勃然生机和朝气。他的画平易近人,朴实可爱,在情感上和现代人生活更为贴近,更易为大家理解和接受。
责任编辑:xw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