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堂主张大千:五百年来一大千

中国的收藏历史可以追溯1700多年,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不过是沧海一粟。谈到民国以来的收藏,更为短暂一瞬,但是,在这一瞬间里,留下的却是今人的不缀记忆。

民国以来的收藏与鉴赏,是离我们最近、最亲切的。金石书画,让多少豪杰竞折腰,倾家荡产,无私奉献,却给我们留下美好的传奇故事。

百家论坛其十:五百年来一大千 大风堂主张大千

张大千,(1899年--1983年),四川内江人,名爰,好大千,后以号行。随其兄张善子赴上海闯世界,共创“大风堂”,开始收藏书画,并课徒作画。张大千是二十世纪最具传奇色彩的大画家、收藏家、作伪大家,他的诗词、绘画书法、篆刻、临摹古书画,都是顶尖级高手水平。

他的书画艺术水平极高,傲立二十世纪艺坛,无出其右者,此处不再多言。张氏的书画鉴赏收藏可谓独领一方,“大风堂”书画收藏是在其兄张善子的创建下而成,其兄过世后,张大千接手收藏事业,为发扬壮大“大风堂”收藏,付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张氏由于在书画领域的霸主地位,更因为其西行敦煌,遍临古代书画艺术成就,在鉴定古代书画方面,仅次于张葱玉先生拥有话语权,在收藏古代书画上巧取豪夺,如:以自己临仿的金农册页,强换徐悲鸿的董源《溪岸图》;以临仿八大山人册页,强卖王方宇收藏。在换手收藏中极具心机,如1946年在北京中山公园办画展,将所得6000元,在琉璃厂换成古代书画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黄公望《天池石壁图》、陈洪绶《岁寒三友图》等,而此时的齐白石赴上海办画展,卖画收入5000元,携款回到北京后缩水一半。张大千又通过琉璃厂论文斋靳伯声,将所仿石涛、八大山人、唐寅等伪作出售,谋取巨大利益,致使参与合作的交通银行官员悬梁自尽。

张大千为了弘扬古代书画,与其兄张善子、赵叔孺等编撰《美术生活》月刊,编撰《大风堂书画录》等刊物,当然这些书籍中的作品,是张氏的心血付出,遴选的精华。通过上述两部刊物可以看出,张大千钟爱明代唐寅、仇英的作品,清代则钟爱陈洪绶、八大山人、石涛的作品,几乎到了顶礼膜拜地步。人们对于张氏收藏一定产生惧怕,其实,研究这两部刊物后发现,其中无一赝品,哪有自己仿造后放入收藏中,贻笑大方!

责任编辑:xw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