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博吾:不屈不挠的艺术大师[图]


身世:独特身世造成陶博吾
陶博吾的身世很独特,且不可复制。他4岁丧父,7岁到26岁求学,27岁丧妻、丧兄。又因思想进步遭当局通缉。抗战其间,陶老更是饱受磨难。新中国诞生时,已是50岁的他才到南昌任教。此后又经历了文革的浩劫,直到1978年,陶博吾才从农村迁回南昌市,这是陶博吾已经79岁。90岁,在江西省人民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于中国美术馆举办“陶博吾书画展”。96岁,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举办“陶博吾书画展”。1996年,97岁,在南昌去世。
也许最好的人生必须由苦难来打磨,完美必须以不完美为铺垫,圆满必须在缺憾之后。陶博吾从38岁之后,磨难竟从来没有消停过。命运之神把他颠来倒去,戏弄于股掌之中,真个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架势,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直到81岁。40多年,没完没了的污浊、险恶,无休无止的屈辱、迷惘并没有让陶博吾倒下,而是在这种逆境中不断成长,不断提升……
成就:集诗书画于一身
“自古到今,中国没有单独(专职)的书法家。”这是陶博吾眼里的书法家。他本人就不是单独(专职)的书法家,但他的的确确又是书法家。陶博吾的行书骨法用笔,真力弥漫,充满霸气,于清爽俊朗中得一“辣”字。他的行草则枯葛形丑,甚至歪斜扭曲,荒诞奇诡,在跌跌撞撞中呈天真之态,在古朴厚重中显淡定从容,犹如少林功夫中的“醉拳”,表面上好似章法不到,实质上隐态奥妙全在显态的“章法不到”之中。
陶博吾作画,放笔直下,形简、笔拙、墨重、心气足。在造型上重大形势而不拘小节。他的花鸟多似儿童简笔,又喜欢做特写式的构图,取的是笔墨酣畅这一路。他的山石多不求形似,不注重比例透视,只求意趣和意境的营造。我认为更多的还是意趣的营造,加上题画诗或记录,随感式的文字点染,强烈的个性扑面而来。
“可以不喜欢陶博吾的国画,可以看不懂陶博吾的书法,但如果说不喜欢陶博吾的诗词联句,那就离陶博吾太远了。”诗词联句也是最能体现陶博吾的思想、修养和价值观的。
《弃儿行》,为一九三八年逃亡路上目睹现状而作。“弃儿沙滩上,儿哭母更哭;哭声一何悲,舟行一何速;一村复一村,青山罩白云;遥遥道路远,儿哭母不闻。月光如水水如天,荒江寂寞秋风遍;儿饥儿冷无人知,儿生儿死何由见;儿生或有人悲悯,儿死勿怨母心忍;母命瘦如柴,母苦血已尽。故乡焚烧不能归,逃亡满地烽烟紧。弃儿常已矣,痛心何日止!轮回如有再来时,愿儿勿生干戈里。”血泪迸涌,满纸辛酸,分明一幅断人肝肠的流民图。陶博吾的诗词联句,有高度,有真情,有味道,却又明白如话。

人品:人品高则书品更高
陶博吾曾说:“人品高则书品更高,所以书法家的道德品质最为重要。”以卑微的姿态来坚守自己的纯粹,在艰难中用尺素寸心表达大爱,是陶博吾人品中的亮点。对于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来说,艺术不是谋取世俗利益的手段,而是满足和发展生命多样化需要的途径,或是获得尊严的通道。
对于这一点,陶博吾的后人体会深刻。陶博吾的次孙陶卫强说,陶博吾精通诗、书、画,但他没有将其中的任何一种技能拿去做利益的敲门砖,由此决定了他作为艺术家的人品高度,由此还奠定了他作为重要艺术家的人格台阶,这也正是他能真正获得人们敬重的根本原因。陶老的后人认为,陶老的艺术作品是他一辈子的心血,不仅仅是个人财富,应该是国家的文化遗产。但是,现在有少数个人、组织利用陶老的名气或打着家属的旗号,从事一些损害陶老的事情,让他们十分烦恼。
评说:“行家”眼里的大师
“江西是一个出人才的地方,人杰地灵。前几年出了个黄秋园,现在又出了个陶博吾,中国这么大,许多人才被埋没了。人才还要有人去发现、去宣传……”李可染看完陶博吾的展览后难掩心中的喜悦,连连称赞道:“陶老的诗写得好,田园诗有陶渊明的飘逸,抗战和‘文革’中写的诗,又有老杜的深沉。行书对联结体奇特,个性强,又有趣味,篆书功力深厚,不在吴缶老之下;画学吴、黄,又跳出吴、黄,博吾是我的学兄。”
“齐白石可谓真正的‘新文人画家’,而陶博吾是传统文人,诗书画‘三绝’,他是真正的、出色的大文人画家。在‘在野派四大家’中,陶博吾的成就应列为第一,在20世纪文人画家中,若专计诗文,他也应列为第一,绘画应为一流。”陈传席对陶老的评价则更高,认为他已经可以与齐白石齐名了,是真正的大文人画家。
◎陶博吾作品赏析
《丰收图》

《丰收图》具备了中国画的诗、书、画、印四个基本构成元素,画面和谐清晰,用色偏重且对比强烈,画心所用重墨加强了画面的厚重,画心正上方是作者自用朱印,此印与左右两边红果之色形成了一个稳固的三角,并通过画中“琵琶”和“葡萄”两果之淡色为过渡,整幅画面顿时都活跃起来!而且这三点红色,恰到好处地削弱了重墨造成的“色疲劳”视觉效果——达到一种难以言说的自然和统一。
《读八大山人画有感》

自蜀主孟昶“春节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一联问世后,几朝几代?1988年,中华楹联协会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为:中国历代楹联存世量为十万三千余首!陶博吾先生一人联存多达300余幅,且字字珠玑,本联乃陶先生赠八大山人纪念馆联句,工稳、机警,实为八大山人之知己!
《重阳抒怀》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