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淡墨写江山

文徵明为有明一代书画宗师,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盛极一时的“吴门画派”,沈周树开启之功,使之发扬光大并延续数百年不绝,其功当首推文徵明。此次朵云轩2012年秋拍为藏家奉献的文徵明一件尺幅宏大、描绘精细、诗书画合璧且收藏流传有绪的杰构——《溪山清远》书画合卷以7475万元的成交价称冠。
此卷画于嘉靖辛卯文徵明六十二岁时,卷后有他八十五岁时的诗题,诗、书、画堪称“三绝”。明代文坛“后七子”领袖、大鉴赏家王世贞在卷尾作跋。历经明代著名收藏家项元汴、梁清标之弟梁清远收藏,入清为梁清远、杜九畹、徐寿、“致远堂”及“悬秋堂”主递藏,钤印累累,多达五十二方。昭和四年(1929年),此图收入日本东京出版的《宋元明清书画大观》中。后经大连文物商店收藏,国家文物局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专家一致鉴定为真迹,著录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可见这是一件可与博物馆藏媲美的传世精品。
当时论者便将文徵明灵动秀逸的细笔山水与沈周酣畅沉雄的粗笔山水并称,文氏能跳出老师沈周的影响,别开自家一片天地。更为难能的是,他毕生倾心于元代赵孟頫融古烁今的辉煌艺术成就,力求成为明季艺林集大成者,赵孟頫是他心摹手追的楷模,由此获益最多,并由赵氏而向上取法五代宋季的董源、巨然、米芾,及赵氏传人王蒙、黄公望。文氏此图不借助任何色彩的粉饰,纯用水墨写就,将水墨的表现力挖掘、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自唐代以来,用水墨作画一直是中国绘画的试金石,最能展现画家的功力,文氏此图与唐代鉴赏家张彦远倡导的用墨之法一脉相承。
展观此卷,便知淡墨一丸,足有穷尽江山之美的气势。在全长二米的画卷中,深林层峦,曲径长河,渔村萧寺,皴染细腻,构境邃密,然繁密而不流于实,精谨而不伤其雅。古来作家均由一方山水澄怀观道,如范宽笔下的终南山水,董源、巨然的金陵山水,赵孟頫、王蒙的太湖山水,黄公望笔下的富春山水不仅妙夺造化,而且代表了画家最独特面目为世人所认可。文徵明不但实现了融合诸家、集于大成的艺术理想,吴中山水在他笔下应目会心地与文人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成为他一画再画、百画常新的标志性主题。在此卷中,他精心、巧妙安排深山访友、亭中晤对、煮茗剧谈、携琴会友、幽涧观胜、深山萧寺六段景观,既可分段观赏,又一气连贯为一卷。手卷这一形式观赏的时间性促成了文徵明对吴中山水与文人生活的温情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扬,比之文学作品,正如同一首反复铺陈、情意绵绵的长赋:长松积翠,曲径通幽,崇岭间危泉急泻,云深处寺观隐现,胜景不凡,幽趣毕具,四面峭石作崖,涌泉为池,异草名花,别饶胜境。重峦迭巘,起伏绵延,古木参天,修竹遍野,吴中佳山水尽收眼底。
在画成此图二十三年后,文徵明再次在卷后书自作诗二首,诗书画遂成三绝。文徵明不但是“吴门四家”之一,因其文采出众又与祝允明、唐寅、徐桢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其诗浮想殊奇,造语烂熳,晚年无心魏阙、放逸山水间的舒畅心情表露无遗。此晚年书法体势峻拔,笔力遒劲,折处棱角分明,使转圆活自如,无矜庄之态,更无丝毫懈怠之气,苍严清朴,一出自然。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