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自然之魂

近日,老画家张圣时的《鹰》以210万元拍卖成交。至此,现场拍卖的张圣时5幅作品成交额达到780余万元。
张圣时是国画大师傅抱石的唯一入室弟子。
张圣时自幼酷爱绘画,10岁开始向家父学画,13岁以绘画第一名考入泰安省立三中。1946年又以优异成绩被保送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绘画,得到傅抱石先生的亲自指导。“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迫害,但他劳动之余仍不辍笔耕,勤勉挥毫,不气馁,不妥胁,绘出了一幅幅壮美山河。张圣时作画一直延用老师的刷子画法,使其作品雄浑大气,磅礴恢宏,苍劲有力。南京大学(前身是中央大学)校庆时,张圣时的《鹰》作为校友礼物,被学校评为唯一的特等奖。傅抱石的长子傅小石说:“张老的国画注重先形后神,形神兼备”,可谓一语中的。这也正是傅抱石先生向他的学生张圣时一再讲到并强调的创作要义。形是神的载体,有形才能传神。李苦禅先生说:“师古人之迹不若师古人之心,状自然之貌不若摄自然之魂。”这说明写形是手段,传神才是目的。
张圣时晚年的创作之路,正是沿着这些经典画论指引的方向走过来的。为了达到形神兼备的要求,他在创作中十分注重将形的概念纳入笔墨神韵的意境之中,力求生动与传神。他在作品中对光影、色彩和构图进行的匠心处理,其目的仍在于表现作品的情感和文化理念。由此,先生笔下的很多人物、山水和翎禽画作,都呈现出了栩栩如生的神态。
在这些作品中,张圣时力求恰到好处地把握形、神、意三者的关系,尽可能选择质朴和熟悉的物象,寻找通俗和雅致的艺术语言,把内心之意、之趣、之思,通过物象体现出来,以唤起读者内心的共鸣,获得审美享受。他在作品中不仅着力表现自然景物的勃勃生机,更寄托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人文追求,达到一种境与神会、神与意合的精神境界。
晚年的张圣时以积学深厚和宽阔练达的胸怀,品味着现代人的生活,又在品味和对比中使精神得到了升华,从而增强了自身的艺术责任感。他把那段痛苦的磨难和经历化为了艺术创作的动力和激情,因此,就有了风雨中搏击的雄鹰,有了在山涧奔突、徜徉和月下独行的山君,有了暴风骤雨下临窗对坐的闲适和淡定。
责任编辑:xw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