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博物馆征集到国家级明代书画

山峦、松柏、罗汉、龙虎……记者25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博物馆看到一套6条屏书画作品,画上景致悠远,意蕴深长,落款为“陇西陈琯画并书”。该馆负责人称,这是海口市博物馆近日从民间征集到的,是该馆继宋徽宗“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和大明铜钟之后的第三份国家级文物。

陈琯的6条屏书画,每幅画心高约173厘米、宽约45厘米,为我国古代典型的写意山水画,字体飘逸,但画中多处有罗汉或金刚的形象,佛教色彩极其浓重,最后一幅落款前的题词中,更有“试看欲火贪泉,谁肯乃图作佛”等语,似乎作者有看破红尘之心。

据介绍,书画作者陈琯生卒年月不详,字谐卿,号东川,福建宁德人,先祖为西北陇西人,于“衣冠南渡,八姓入闽”时从甘肃一带迁到福建。陈琯生于明嘉靖中期,据传享寿109岁,曾由岁贡授江南凤阳府太和县(今属安徽),1574年为太和县编纂第一部县志,后历任徐州砀山教谕,代理萧县县令,以及琼州府会同县令(今属琼海),所到之处,皆有政绩。

在乾隆和嘉庆年间编修的《会同县志》中,记者也看到陈琯的名字,但没有更多的介绍。据传,陈琯担任会同县令时,当地盛产槟榔,百姓收入不菲,上级官员想按株收取捐税,但由于槟榔产量不稳定,对百姓不利,陈琯上书提出异议,使得事情得到平息,琼海民众得益于陈琯的德政,其任内政通人和。

被问及征得这套6条屏的机缘,海口市博物馆馆长张健平说,最早是从我国古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商承祚(1902-1991,我国最后一位探花商衍鎏之子)的论著中,看到陈琯有墨宝传世的线索,一年前,他们得知海口有位姓郑的市民收藏了陈琯的作品,经过多次沟通,对方终于以半卖半送的方式,转让给了海口市博物馆。

海口市美协副主席符史雄认为,除了宋代苏东坡的书法作品《渡海帖》,陈琯是第二位、也是明代在琼为官者中唯一留下墨宝的官员,虽然画工说不上一流,但笔法细腻,意境幽远,且作品传世很少,物以稀为贵,因此,陈琯的这套6条屏具有极高的文物和收藏价值。

据了解,海口市博物馆正在组织专家、学者对陈琯的6条屏书画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解读,计划于春节期间向公众展出。

此外,该馆近期还从岛外征集到了清代定安探花张岳崧的一副对联——“育物每存春气象,澡心常抱雪精神。”

责任编辑:xw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