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石书法艺术

刘清石先生在书法教育方面颇有建树,他打破千年书法教学常规,运笔与字形结构紧密结合,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临帖,一改传统书法教学中盲目追求苦练而不重视巧练的陋习,使书法教育更加科学系统。历代的书法家,莫不精于小楷。草圣张旭 的狂草虽然总纵放至极,神鬼莫测,但其楷书《郎官石柱记》却风尚简远,将魏晋楷书推向了极则。故而苏东坡由此发出了一句名言:"真放本于精微"。精微,是豪放的基础,也是评价作品艺术品位的重要准则之一。

刘清石妙善诸体,尤以小楷为世称道。小楷艺术正可谓小中见大,小物通大道。其艺贵乎精,其依贵乎雅,其质贵乎神。清石先生致力于斯近三十余年,功力深厚,追求点线的质感与力感,笔笔精道,字字传神,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精楷"之作。郑板桥的"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创作心理历程,也道出了清石先生将小楷不断锤炼,日已将近的心里历程。艺术贵乎雅而忌乎俗。为自己写字那是心性的自然流露,因此其作品必然拥有了在自然的气息,由此便可臻于逸品;而取媚于众,为迎合大众之美去写字,其书也毕竟流于俗。俗,其表在流滑,其意在骨髓。古之台阁体与馆阁体,今之"老干部字"均属后者,而清石心追古法,综合众美,所以他的小楷清逸可人,观之可以忘俗,读之可以下酒,堪为逸品也。刘清石小楷的取向与审美思想及艺术追求是一致的。概而言之,晋人风骨,明人意态,时代信息。晋人风骨在于人格精神与山林气息。钟繇指出:书者,散也。散其怀抱,萧然自有林下风,这些都是晋人风度的表述。钟太傅的小楷高古而有意趣,王羲之的小楷骨力洞达而气韵生动,王献之的小楷疏朗留美且一任天成。刘清石将这些特色把握的恰到好处寓之于心而运之于笔,在线条绷紧,点画盼顾的同时,还进一步增强了书写的节奏感于律动感。因而,达到了笔姿道媚,疏朗多韵的艺术境界。北方山水苍茫雄浑,气象博大。所谓正,是不为奇、特、怪来突出个人艺术特色的。正中寓奇,奇正相生都方渭艺术审美视角中的"正";所谓大,也绝非字的尺寸或尺幅大,而是内涵丰厚,点画之间的空间大。清石之书固小,但却溢出大气魄,大气象,此非高手所不能为也。

此外,名人文征明,王宠的书风对刘清石书法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文征明的小楷得益于王羲之,赵松雪,也汲取了晋人写经的一些笔意,如八面观音,色相具足。这对于清石小楷间架结构上的处理和运用启发很大。而王宠的以拙写巧,注意收放和疏密的特色无异也加深了刘清石的字法的空间意识。更重要的一点是明人小楷崇尚神态,写我心灵的书风唤醒了他的内在精神生命,从而与其产生了共鸣和共振,直到永远。小楷固然不像草书那样的雪浪拍天似的壮美,却更像小溪一般生生不息流动着,更有内涵,更耐人寻味。刘清石是位有思想的艺术家,他总是不断的提出新的想法又不断自我否定,不断进步的。因此,在加深传统功力的同时,他更注重作品的时代气息和形成自我艺术语言。他写小楷时格外强调笔墨关系,墨气十足,神采飞扬。

 

责任编辑:xw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