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刚新作亮相个展

个展现场

我的母亲

四个儿子
北京之声:张晓刚”画展13日在798艺术区“佩斯北京”展出。这是这位中国当代最具国际知名度的艺术家,继两年前在今日美术馆举办的“16:9张晓刚”个展之后,再一次在京办个展。“这次展出的作品主线与过往相比较为不同,过去在展览主题上是构思一个系列,创作围绕着这个系列想法完成,而这次回归到油画创作的部分,特别希望尝试放松自己。” 张晓刚说道。
张晓刚所创作的忧郁伤感、孤独沉思的形象被西方解读为现代中国的典型类象,此次新作再度回归到其纯熟的油画创作里,延续了他一贯隐有时光的沉淀痕迹以及生命温度的笔触。他将个人独特性格的真诚内敛以及诗人性格中敏感犹豫的特质融入创作中,并以同时注重情感的内涵但却又保有理性的陈述,并从记忆中探索出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而画面中微弱的手电筒灯光映照出对未来信心的希望,伴着梅树与松树盆栽的理想主义图式,灯泡绵延细长的电线牵引出血缘的关联,都勾勒出张晓刚的语言,并让大家更强烈的触摸到历史存在的痕迹和由此在人心中升起的温暖。
张晓刚说,此次展览比原定计划推迟了一年。由于心脏频现警告,这位一度创下中国当代美术作品最高拍卖纪录的画家,去年被医生勒令修养一年。 “这次展出的都是今年的新作,包括两件从2010年就开始创作的作品,以及一幅2009年动笔的作品,直到今年才算完成。”他说自己这些年还有许多的想法都没能实现。因此,他把画室由热闹的酒厂艺术区搬迁到安静的何各庄,希望借助不断创作的过程,激发出更好的想法。
张晓刚新作中有沿用的元素,更进行了新的探索。2010年的个展“16:9”中,《车窗》系列作品开始聚焦红梅、青松,2011年成都双年展上的《红梅》被指缺乏鲜活的艺术创造,此次展出的新作中,依然有梅花元素。对此,张晓刚说道,从文人时期开始,就有青松和梅花,到了革命时期就赋予它们不一样的意义,我感觉青松是男性的,红梅是女性的,红梅和青松这种思想概念也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当我们现在重新翻看两宋的画册时,突然也会有另一种感觉。今天我们面对这种文化记忆,它是双重的,这两种都在我身上起作用,我把这种真实感受画下来。所以,今天我还在画,不想证明什么,只是把影响到我的因素表达出来。
据悉,此次个展将从2012年12月13日持续至2013年2月28日。继本展之后,纽约佩斯画廊将于2013年4月再度为张晓刚举办个展,并由佩斯伦敦接续。张晓刚从1989年至今共举办了18次个展,参加了150余次群展,其个展已然遍布欧亚美三洲,包含有中国、日本、韩国、澳洲、美国、法国以及芬兰等国。其中重要个展包括2010年在今日美术馆所举办的“16:9”,2009年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昆士兰美术馆举办的“张晓刚:灵魂上的影子”,2007年在芬兰坦佩雷的萨拉•希尔顿美术馆举办的“张晓刚”以及2004年在香港艺术中心举办的“时代的脐带-张晓刚绘画”等。
个人简介:
张晓刚,1958年出生于昆明,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在北京。多次参加国内外的艺术展览,作品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画廊、以及私人收藏。他的作品是当代艺术所蕴世故的中国情境的最佳体现。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他运用近现代中国流行艺术的风格表现革命时代的脸谱化肖像,传达出具有时代意义的集体心理记忆与情绪。这种对社会、集体以及家庭、血缘的典型呈现和模拟是一种再演绎,是从艺术、情感以及人生的角度出发的,因而具有强烈的当代意义。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