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对艺术坚持殉道精神
著名油画家吴冠中(1919-2010)虽然出生于江苏宜兴,但因抗战爆发而于1941年随杭州国立艺专迁至重庆青木关继续刻苦求学。
次年,23岁的吴冠中虽然以优异成绩毕业,但在战乱之中却没办法找到恰当的工作,只好在阴霾满天的雾重庆做小学代课教师。后因朋友介绍,好不容易在重庆大学谋得一教授素描和水彩的助教席位,如此与所学专业完全对口的职业,吴冠中已是非常满意了。虽然此时他以作品《静物》参加了举办于陪都的全国第三次美展,可是吴冠中在专业上并不满足于就此止步。
为了深造,他利用课余时间还到离重庆大学不远的中央大学旁听文史及法文课程。目的是攻下法语以便将来出国深造。一位老同学见吴冠中成天刻苦学艺,料想未来必成大器,于是主动介绍他认识的一位既是同行———重庆大学附小教师,同时人品也十分端庄美貌的女士朱碧琴,两人见面以后很快就成为了书信频频的好友。一年多以后虽然他们结成了百年之好,但双方仍然约定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业务钻研上,而不要太影响吴冠中的法语学习。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1946年,27岁的吴冠中在位于重庆沙坪坝的南开中学考场参加全国留学生考试,结果以美术类各科总分第一考取了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此时似乎他们夫妇才咀嚼到了一点“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美好人生。
1950年,31岁的吴冠中为刚成立的新中国而欢欣鼓舞,立马终止留学而回归北京报效祖国。从50年代至70年代,他先后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学之余则致力于风景油画创作和油画民族化的艺术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和审美理想相融合。他擅长表现南国水乡,如初春的新绿、稀薄的雾霭、水边的村舍,让和谐清新的色调与宁静淡美的境界寓于诗情画意的笔触之中。
从70年代起,吴冠中的水墨画构思新颖,章法别致,善于通过点、线、面的交织而表现深刻的立意。像作家用笔喜欢白描一样,吴冠中作画则喜欢简洁,以半抽象的形态表现大自然音乐般的律动和相应的心理感受,如他的《高山流水》就是体现这一特征的代表作。该作品既富东方传统意趣,又具时代特征,令观者耳目一新。
年近九旬的吴冠中眼见自己作品在拍卖市场行情越来越高,可一贯生活节俭的吴冠中夫妇却一反常态将作品无偿捐赠给了国内外的许多著名美术馆或博物馆。
对于艺术,吴冠中始终坚持殉道精神。他常提醒那些热爱艺术的年轻朋友:你若真的要成为艺术家,除了要功力,还要痛苦!没有一生的痛苦艺术追求,别想成为艺术家。他晚年所作油画《苦瓜家园》所体现的主题就是:“苦,永远缠绕着我。”此外,吴冠中还说过:“想念我,就来看我的画吧,我就活在我的画里。”吴冠中就是这样一位“把自己放进博物院的画家”,让我们好好去分享这位画坛宗师的笔墨情韵吧。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