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源《溪岸图》真伪成为世纪之谜


十几年前,围绕董源《溪岸图》的真伪,曾引起一场国际的大辩论。最近,这件作品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移师上海,在 “翰墨荟萃——美国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上亮相,于是,关于这件作品的真伪问题再次被提起。
《溪岸图》的身世之谜
事情要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画家徐悲鸿忽然声称自己觅得了古画《溪岸图》,不久之后他将画转让给了张大千,网友susie李舒在微博中说出更多细节:“《溪岸图》最早是徐悲鸿在桂林农村便宜买得,他和蒋碧薇离婚缺钱,张大千帮了不少忙,提出想要此画,拿金农《风雨归舟》换了。”这件作品被张大千收藏三十年后,又转让给了海外的收藏家王季千。然而,这件作品因为有了两个大画家的收藏背景,却给此图真伪辨别笼罩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上世纪末,已经九旬的王己千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购藏这幅古画之前,举办了一场有关此图是否董源真迹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当时专家云集现场,纷纷发表意见。专家们一共提出了三种可能性:一、这是董源真迹,除此之外其他号称董源的作品皆不是真迹;二、未必是董源作品,更有可能是北宋的仿作;三、这是张大千伪作。但因为时代久远,举证艰难,结果直到现在仍是悬疑。
现在的人即便再言之凿凿,都因无法举证,而变为趣闻逸事似的谈资,一财项立平微博里谈到的一个专家观点就让我们忍俊不禁:“某专家考证了正在上博展出的极具争议的溪岸图,他不仅认为溪岸图是五代画家董源真迹无疑,更认为溪岸图中的人物都是南唐皇室,其中,被抱着的孩子为南唐后主李煜,这样的解读令我大开眼界~ ”
书画鉴定家陈佩秋肯定为真迹
这件作品被视为董源真迹的最主要声音来自著名书画家和书画鉴定家陈佩秋,陈佩秋指出,《溪岸图》是董源的唯一传世真迹,而目前藏于其他博物馆的、被认为是董源的《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等都不是十世纪的作品——即不可能是董源的真迹。之所以被误认为是董源的真迹,主要是明代画家董其昌一手造成,陈佩秋认为董其昌这样做有两个原因,都是利益驱使,其一,董其昌认为“吾家北苑”(北苑即董源)是他的光荣。制造“吾家(董家)北苑画”,建立“南北宗”论,竖立巩固他鉴定家、理论家地位。其二,董其昌在《潇湘图》题跋写道“董源潇湘图价值五百两”。后有纪录证明,此画被其后人翻了四倍卖出。
陈佩秋在她的论文中指出,《溪岸图》画绢材质是十世纪的材料;款识“后苑副使 臣董元画”的墨色与画面色泽一致,渗入绢底;画上收藏印章也证明此画从宋代至明代流传有绪;从对十世纪和宋代绘画的时代性研究出发,也能证明《溪岸图》的构图用笔非十世纪绘画莫属。她总结,从目前所能见有关董源的画作来看,只有《溪岸图》是符合十世纪绘画的时代风格的。这就意味着,《溪岸图》是目前传世的唯一董源真迹。
关于董源的《溪岸图》
董源是五代南唐画家,《溪岸图》为绢本设色,纵221.5厘米,横110厘米,以立幅构图表现山野隐士的山居生活:两座山之间的山谷,溪水曲折蜿蜒而下,池岸有竹篱茅屋,后院有女仆在劳作,篱门前有牧童骑牛,小道上有农夫赶路,一亭榭伸入水中,高士倚栏而坐,举目眺望,神态极其悠闲,其夫人则抱儿与仆女嬉戏于旁,一派平淡然而其乐融融的生活情景。此画的左下有“北苑副使臣董源画”款识,钤有“天水赵氏”及“柯九思印”,及近人张大千、张善孖诸藏印。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