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书坛名家周而复先生
2012-11-08 16:25:14 作者:魏玉传 来源:中国书画报 已浏览次
一代文坛名宿和书法大家周而复先生已经去世8年多了,每当想起他生前多次对我的鼓励和支持,怀念和感激之情便涌上心头。
上世纪90年代初,因为工作的事,我一度陷入沉思之中——是淡泊名利,继续坚持业余写作,还是弃文从政,步入仕途?一时拿不定主意。一天,看了新华社对周而复的专访报道,引起我的极大兴趣。周而复不仅当过文化部副部长,还是一位闻名中外的大作家、诗人和书法家,他的书法几乎与他的小说、诗词一样著名。当时,他不仅忙于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还经常挤时间还“墨债”。国内外向他求取墨宝、请他题字题词的人络绎不绝,其书法作品经常参加一些中外书法展览。像周而复这样的全才,在当代可谓凤毛麟角。出于对周而复的敬重,我竟冒昧地给他写了一封信,简要地介绍了自己的情况,恳请他在百忙中赐予题字,给予自己一些指导。
当时,考虑到周而复十分繁忙,我对他题字并不抱多大希望。然而信发出后不久,竟收到他写给我的一幅行书:“文章千古在,仕途一时荣”(见附图)。欣赏着这幅清新秀丽、意味深长的墨宝,我的心情异常激动。它犹如春风般驱散了我心中的迷雾,使我坚定了坚持业余写作的决心。
周而复不但对我这个素不相识的人这么关心,还关心社会事业的发展。1994年5月,一位地方审计局长找到我说,她单位兴建了一座审计大楼,想请位书法名家为大楼题几个字,并谈到,若能请名家题字,其润笔费尽量满足。我向她推荐请周而复题写,她欣然同意。随后,我们前往北京,准备登门拜访求字。谁知走进文化部办公厅一打听,方知周而复副部长正在出国访问,我问周副部长何时回来,办公厅的同志说,估计一星期左右。我从北京返回后,给周副部长写了一封信,详细说明请他题词的情况及支付报酬的问题。信发出之后,不到半个月,便收到周而复用整张宣纸题写的“中国审计”4个行书大字,并附信曰:“题字收后请告知,至于润笔费,不必考虑。”望着周而复力透纸背、清秀刚劲的题字,我非常感动。
周而复自幼临习颜、柳、欧、虞等古代名家书法,后又从唐代诸家直追晋代“二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其书法结构严谨,欹侧有姿;笔法清秀劲健。郭沫若称其书法“逼近‘二王’,形成自己的独特风貌”。赵朴初为《周而复书琵琶行》出版题诗曰:“欧书端严可南面,气清骨秀胎羲献。白公长歌千载传,琵琶实胜长生殿。君以欧书书白诗,开卷乍似移船见。心听莺语与流泉,恍睹轻拢而慢捻。诗乎书乎消息通,今古相看两不厌。”启功先生也为这本书法集出版次朴翁韵,题诗一首:“周书下笔开生面,不数江东羲与献。神清骨秀柳当风,实大声洪雷绕殿。初疑笔阵出明贤,吴下华亭非所见。不须气转腕重回,范我驰驱辔轻然。拙题五降不容弹,饶舌丰干应取厌。”郭沫若、赵朴初和启功先生对其书法艺术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责任编辑:LXC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