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柱:篆书艺术传承是一种责任

小篆横幅:柳宗元《溪居》

小篆斗方 《仁孝齐家》

刘宝柱
刘宝柱自幼习书,精通书法,行草隶篆皆精。他以传统艺术为根基,在继承前人经典的过程中,学古而不摹古,自觉地吸收了现当代艺术之特性,使得作品气格纯正、典雅古朴,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书法艺术实质上是书法家内心情感、人格修养在艺术创作时情感的表达。可以说,一件书法作品字里行间无不传达着书法家内心的情绪。在四种书体之中,刘宝柱最喜欢写篆字,作品也最具特色,这与他沉稳厚重、谦和儒雅的性格有关。
篆书俗称篆字,典雅工整、舒缓韵致,似书似画。标准篆书体的体式是排列整齐、行笔圆转,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与甲骨文、金文相比,篆书字形修长,笔画向下引伸,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这与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也有关系。篆书线条匀称,无论点画长短,笔画均呈粗细划一的状态。这种在力度、速度都很匀平的运笔,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
在笔者看来,刘宝柱喜欢写篆书,或许正是被篆字所蕴含的清净简约的艺术特点所吸引,这从作品中就能够感觉出来。他的篆书笔墨起止转折清晰,笔路可辨,字形干净利落、精干劲挺,将毛笔的特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出来。他在点线的细节上精心安排,毫不含糊,细微之处可以看到运笔用墨的技巧变化和抒情倾向。
刘宝柱将书法风格的确立归功于对历代大家的研习。在师法金文和石鼓文基础上,他遍临邓石如、吴昌硕、吴让之等名家,取前辈之法为我所用。“历代书法大家的作品风格虽各有不同,但结体方正而显潇洒,点画灵正而富有变化,或左右错落似欹反正,或上下参差险中求稳,注重整体气韵的贯通与笔画的趋避呼应。”刘宝柱表示。
生活中,刘宝柱喜读书、善思考,注重学养的提升。“书法作为中华文化最重要的基础和文化传承的工具,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所有的艺术门类里历史底蕴最深厚的,需要各个方面的修养。”为此,他广采博取,综合营构,将传统艺术的特点融汇于篆书之中,创新地发展篆字艺术。如今,在刘宝柱的心中,书法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篆书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将其传承发展,这是每一个书法家的责任。”
字仲楠,号承之。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艺术专业本科。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展览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政协书画家联谊会会员、海淀政协书画摄影联谊会会员、海淀青联委员、中关村书画院副院长,2010年在北京举办三次个人书法展。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