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安徽繁昌窑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近日到安徽省繁昌县文管所参观该县去年发掘到的窖藏元青花,只是由于挖掘报告还未发表,故只许进库房观摩不准拍照;窖藏出了三件元青花龙云纹兽耳大罐和十三只元青花龙纹高足杯;三件兽耳大罐口沿均残,多是旧伤;当时埋藏时就敲碎了口沿,方便把这十三只龙纹高足杯放入罐内,故高足杯保存完整。可见当时的人们对这种外壁青花龙纹内壁暗龙纹高足杯的珍爱程度,当然他们也不会想到即使那只口沿破碎的大罐在今天的人看来也是弥足珍贵的稀罕之物。

 

  在库房里还看到了许多繁昌窑的精美瓷片,让人目不暇接。俗话说,景德镇的名气,繁昌窑的瓷器;由此可见繁昌烧瓷的历史已很悠久了。繁昌县位于长江南岸,四周丛山围绕;获港古渡口连通南北。它既是军事要地,又是商贾云集之地。丰富的瓷土资源以及便捷的交通位置,这是古窑址得天独厚的地方。本文介绍我以前收藏到的几只繁昌窑的碗。

 

  图1为繁昌窑五代青白瓷深腹大碗,该碗高8厘米,口径17.5厘米;施釉及底,圈足,足内露胎不施釉,有几圈旋纹;整器修胎规矩,釉面开满冰裂纹,玻璃质感强烈,给人以轻巧秀气之美。

 

  图2宋繁昌窑青白花口碗,该碗高4.2厘米,口径12厘米;施釉不及底,底有小圈足,刮胎痕迹明显;口沿饰有十三朵花瓣,花瓣下伴有竖线,碗内底有螺旋纹;单看釉面有湖田窑的饶玉风韵。

 

  图3为元繁昌窑绿釉唇口碗,高7厘米,口径14.8厘米;该碗为唇口,高圈足,圈足内书写一个米字;施釉不及底。值得探讨的,该碗上的绿釉是窑变造成还是施釉的因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不过根据目前的资料,繁昌窑烧制这样的釉面似乎还没看到第二件。但从它的胎釉及制作工艺来看,的确是繁昌窑的产品。

 

  繁昌窑烧制的年代应当是从晚唐开始的,只不过由于人们缺少对它的认识程度,因此,一般的收藏者都不知道繁昌窑;即使在市场上看到繁昌窑的产品也会把它归纳到景德镇的窑口。的确,中国陶瓷史上有许多没有载入史册的窑口;但它烧制的瓷器不乏有精美之作;或许正是因为它与某些著名窑口的产品有类似之处,故人们都把它们归类在一起。事实上,繁昌窑的产品与景德镇的青白瓷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如它的胎体松软发黄,敲之没有清脆的声音;釉面普遍开满细小碎片,一般胎釉结合处不见窑红等。

 

  本文权作抛砖引玉,在古陶瓷的领域里还有许许多多未被认知的窑口;它们虽然默默无闻但也有曾经的辉煌与灿烂。让我们擦拭历史的尘埃,探索它发现它认识它,这才是每一位古陶瓷爱好者其乐无穷的精神所在。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