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白瓷转化及隋代瓷器欣赏

  隋代白瓷是从青瓷转化而来的,最早的白瓷是由北朝的制瓷工匠创烧的,但这时的白瓷釉不是真正的白色的,而是透明的玻璃釉罩在白胎上。器物胎质较白,釉面光润,已基本上看不到如南北朝白瓷中泛青或闪黄的痕迹。隋代制瓷技术的重要成就之一就是成功的在瓷胎上采用白色化妆土。上釉之前,精选含铁成分较少的白瓷土细密的挂在坯上,可以避免瓷器烧成后胎体表面粗糙、坯面出现孔隙及胎体颜色不好等弊病,增强釉色透明莹润的质感,特别是对白瓷釉色透明度的提高和呈色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随白瓷双系鸡首壶:壶作盘口,细颈,颈部饰凸弦纹两周。肩部丰满,自肩以下至腹壁逐渐内收,至底部又外侈,平底。肩部向前伸出一鸡首,高冠圆目,张口作啼鸣状,颈上有印痕以饰羽毛,肩的后部向上伸出一把手,把端作螭首,张口衔壶之盘口,把为两条形合成。肩的左右各有一系,作双瓣重合形,下作一圆饼饰。肩与颈相交处有凸弦纹一周,腹部饰凹弦纹两周。胎灰,施白色化妆土,透明油。近底部及底无釉,该陶瓷器身有细小冰裂纹。

  隋白瓷龙耳双连瓶:盘口,细长颈,颈下连双腹,平底,从肩部至口沿处,对称雕两龙形柄,龙口衔瓶口,颈下端两侧各贴一宽带圆形系。瓶外体施白釉釉不及底,釉色白中泛青。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