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窑釉下彩绘瓣口盘(唐)

  长沙窑:

  中国的陶瓷技术和工艺到了唐朝已经达到第一个高度。以后各朝所创造的陶瓷新品种,在唐朝都可以寻找出渊源和雏形。过去人们总是认为唐朝炻器有唐三彩瓷器,北方有以邢窑为代表的白瓷,南方有越窑为代表的青瓷——秘色瓷。地方窑口有四川的邛窑,湖南的岳州窑,浙江的越州窑,安徽的寿州窑等等。

  从唐代的历史发展看,其早期和中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陶瓷业出现发展兴隆的局面,正所谓,南有青瓷,北有白瓷。陆羽《茶经·皿之器》:“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上一作次 ,寿州,洪州次。”就说明当时各地瓷业兴旺。到了唐代晚期,政治腐败,战乱不止,特别是天宝间,“安史之乱”给中国特别是北方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活下来的人大批南迁,形成“黄河之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鞠为茂草”,又“襄、邓百姓,两京衣冠,尽投江湘,故荆南井邑,十倍其初”。大批北方工匠的南迁也给长沙窑提供大量的人才。

  长沙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周围,是在岳州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长沙窑受唐三彩和波斯、大食、伊斯兰教、佛教艺术的影响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北方唐三彩工艺技术,随着人口、经济、文化的南移而带到长沙窑区,而唐三彩常见的流动浸润式彩釉和模印贴花装饰工艺到了长沙窑就以新的形式——高温釉下彩的面貌再次出现。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