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青花的断代

  约在明正德、嘉靖时期开始,德化窑开始烧制青花瓷。到清初时,德化青花瓷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已成为从烧制白瓷为主转变为以烧制青花瓷为主的一个重要窑口。据统计,在乾隆年间烧制青花瓷的德化窑址已达277个之多。  德化青花瓷与景德镇青花有着密切的联系,青花纹饰深受景德镇青花的影响,这主要是师资来源于江西景德镇。他们带来了很好的枝术和一部分原料,促使了德化窑的发展。

  德化青花瓷以其构图简洁舒展、笔法豪放,瓷质莹润,青花色泽典雅。纹饰运笔婉转自如,充满生机而赢得了海内外的喜欢和赞誉 。

  德化青花瓷器的品种甚多,有碗、盘、杯、碟、瓶、炉、觚、罇等等,其胎体坚白细腻,釉色或幽清淡雅,或明快浓艳。青花纹饰题材异常丰富,既有山水人物,又有花卉鸟兽、草木鱼虫等等;布局得体,构图简洁,运笔自然奔放,无繁缛堆砌之俗气,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反映了民间窑业的朴素品质。

  观察德化窑青花瓷器,会看到一些共同的现象。

  一是纹饰一成不变。在纹饰上,早期的纹饰题材画风䓁与晚期世代沿用,没有变化,只有好差之分,缺乏时代特色。

  二是在器型上。各种园器、琢器的造型没有明显的变化和发展。

  第三是在工艺上。工艺制作流程和方法沿用传统。

  这些情况,明显地给德化青花的断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笔者目前还未见有关于德化青花瓷断代的明确标准。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

  1.德化地处福建中部崇山峻岭之中,是典型的民窑。交通不便等因素缺乏交流和研究。

  2.所出的青花瓷器很少有纪年款。多数是吉语款、私家款。最常见的是商号名称款。如“宝兴”、“顺兴”、“瑞兴”、“万利”、“胜玉”、“美玉”、“珠玉”、“合吉”等;亦有以画代款识的,如小兔、秋叶、双鱼、火焰等。

  3.窑场繁多,同时期的各窑产品在质量上有所差别。

  4.在商号款上的识别上,由于窑户子继父业,世代相承,同时又存在着多家合烧一窑的情况。所以也很难说是某一款识是某年某代的产品。

  这些都是德化青花没有清晰断代标准的几个原因。

  但是也可从器型、胎釉、纹饰、工艺水平等可以看出大致年代。比如早期的器型造型美观,后期则显粗笨。早期的工艺讲究,后期的较为粗糙。早期的纹饰画面生动,比例适当,后期的则比例失调,画面僵硬等。

  根括德化青花瓷的这些特殊情况,笔者以为,在德化青花断代方面,除了有确切时间记载的和有充分的参照物可以确定年代的外,不妨采取模糊断代的方法来进行区分。如用“明晚期”或者“清早期”“清中期”“清末”“清代”这些名称。而不必如鉴定景德镇瓷器一样细分到各朝各代。这种方法在一部分德化白瓷的分代中也见使用。

  德化青花瓷由于原料等原因,与景德镇青花相比,在器壁上要厚实些,胎体更透光些,声音更清亮些,青花中也常带有“蚯蚓走泥痕”的深色瘀斑。

  目前德化青花的价格不菲。一件青花三足炉,几年前售价500元,现在同样一只一般要4000元---5000元。笔者就曾见过一件比较上乘的德化青花三足炉以1万元的价格被人收藏。

  作为一般的收藏爱好者,在收藏德化窑青花瓷器时,可以尽可能地挑选品相好的,纹饰精细雅致的,青花发色靛丽可人的瓷器收藏。

  以上仅供参考和商榷。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