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曾作为冥器使用

  窑址中七座窑洞式作坊沿河一字排开,功能齐全。作坊除窑洞顶部坍塌,其余建筑设施、生产工具、模具以及半成品均保存完好。窑址从泥料的炼制到拉胚、模制成型,从三彩釉料的配方、试烧到烧制成品的窑炉,以及配套生产的作坊,真实、生动的再现了唐三彩制烧的宏伟场景。

  耀州窑唐三彩的出现绝不是偶然。首先,它与大唐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密不可分。其次不得不提到唐三彩的用途,说到此处,也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

  话说唐三彩当年深受贵官大人的青睐,是因为它是极具价值的艺术品吗? 非也!

  唐代贞观之治以后,国力强盛、百业俱兴,同时也导致了一些高官生活的腐化,于是厚葬之风日盛。

  令人吃惊的是,当时唐三彩是作为一种冥器,主要是为了模拟墓葬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而供死者死后也能享受生前的荣华富贵。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

  因此,唐三彩曾被列入官府的规定之列,一品、二品、三品、四品,就是说可以允许他随葬多少件,但是实际上明文有明文的规定,作为这些达官显贵们,并不满足于明文的规定,反而他们往往比官府规定要增加很多的倍数,去做这种厚葬。官风如此,民风当然也如此,于是从上到下就形成了这么一种厚葬之风,这也就是唐三彩当时能够迅速在中原地区发展和兴起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在《虞服志》中有清楚的记载“王公百官,竞为厚葬,偶人像马,雕饰如生,徒以眩曜路人,本不因心致礼”。唐三彩“随葬冥器”这一最大用途毋庸置疑。其二就是宗教用品,有关唐三彩宗教用品最著名的例子是陕西临潼庆山寺设立传经室出土的作品。从这些材料可以看出,三彩器物在唐代的确也有作为宗教用品的用途。

  在耀州窑博物馆中,有三彩龙头建筑套饰。这样看来,唐三彩的另一个重要也是实际点的用途,就是制造建筑材料。唐代,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提高,琉璃的使用也逐渐增多,在单彩琉璃的基础上还出现了多彩琉璃。从发掘的情况来看,唐代琉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单彩和多彩的配合作用。

  唐人组织三彩生产的序列、分工和制烧工艺技术,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和观赏价值。窑址和博物馆参观下来,叹服不已。我想对于每一位热爱唐文化、热爱唐三彩的人,更是会聚焦定格在这历史遗痕中。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