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鱼纹来判断年代
鱼纹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之一,也是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鱼因与“余”谐音,寓“富贵有余”、“连年有余”。鱼纹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河姆渡文化陶器,瓷器鱼纹见于宋代,明清时期鱼纹多见,且表现方式很多,有青花、釉里红、五彩和粉彩等。鱼纹有1尾——5尾不等,多与水纹组合,或莲池水藻,或水藻游鱼。龙泉窑鱼纹多为器心贴有相对的游鱼,青翠的釉面好似水波,鱼在嬉戏,极富艺术感染力。元代鱼纹体肥而大,多与水草组合在一起,具有线条流畅、绘画细腻、生动活泼的特点。鱼的种类有鳜鱼、鲤鱼、鲶鱼、鲈鱼等。明代的鱼纹绘画富有静态,不追求真实性,带有装饰性,以鲤鱼为主。明永乐官窑鱼纹尤以釉里红三鱼最为典型。清代鱼纹绘画细腻,以写实居多,且富有寓意,常与磐、璎珞、灵芝组合寓意吉庆有余。清晚期多以金彩描绘。
图案表现为鱼的形态,脊鳍与腹鳍各一个或两个。鱼纹常饰于盘内,反映器物装饰和器物的造型是密切结合的。鱼纹也常施于铜洗和铜镜上。商代的鱼纹,脊鳍和腹鳍各有两个,鱼的形象较为呆板。春秋战国时期的鱼纹,常见有一个脊鳍,鱼口多张开,形象生动。鱼纹多施于盘内。故宫博物院藏一件龟鱼蟠螭纹方盘,盘内鱼纹显示出鱼在水波中游动的状态。鱼纹也常见于汉代的铜洗和宋、元的铜镜上。传统寓意纹样。《史记·周本纪》上说周有鸟、鱼之瑞。又《太平御览》卷九百三十五引《风俗通》曰:“伯鱼之生,适用鐀孔子鱼者,嘉以为瑞,故名鲤,字伯鱼。”说明鱼在古人的心目中,也是一种瑞。汉代画像石中,鱼纹大多为鲤鱼,并常常与龙、凤同处一画。同时,鱼具有生殖繁盛、多子多孙的祝福含义。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