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青花瓷上的龙形

  我国青花瓷的巅峰期,是明代的永乐、宣德时期。发展经济,活跃外交,尤其是才华横溢的宣宗朱瞻基,注重休养生息,体恤民情,提倡节俭,广用人才,出现了富庶、安定的社会局面。随之,以景德镇为代表的制瓷业也空前繁荣。景德官窑技术力量雄厚,以当地精良的麻仓土,和从今伊朗、叙利亚一带进口的“苏麻离青”青料制作了名震海内外的永、宣青花瓷。永、宣青花瓷瓷质致密、胎骨凝重,釉质肥润华滋,特别是青料呈色秾丽清淳,幽和悦目,再加上特定时代的制坯手法与娴熟画功,可谓无论件品大小,都气貌堂皇,大美大雅。如今的一些钻营仿制牟利者,对此他们绝不具备以假混真的能力。宝之所以为宝,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可替代的内涵,否则世界上将不再有宝。永宣青花瓷是我们民族艺术的瑰宝,人见人爱,难怪许多国外藏家梦寐以求能藏得一件中国明代永宣青花珍瓷。

  宣德青花瓷的器形品种,在继承永乐的基础上,又有许多创新,其中之一就是双龙大杯。有称高足碗的,似不很贴切。因为永、宣二朝另有官窑青花高足碗,器形薄小得多,而且座足的上部,确与常见的敞口碗无异。双龙大杯的上部与常见的碗区别甚大,而整体上与元明时期的实用高足酒杯相似,虽硕大许多,且系宫廷陈设摆件,不妨仍称杯。

  众所周知的是,宣德官窑瓷上的龙,比元瓷上画的龙形体更为健壮,双目圆睁,披发上扬,多为滚轮形的五爪,爪趾尖利有力,龙身有腹背之分,鳞片的刻画比元代的复杂。无论是云龙或是海龙,都矫健雄强,分外威猛。宣德瓶、尊、碗、盘之类青花瓷,大多绘以龙纹,而龙纹画在大杯上,似觉更具有美感。大杯上丰下敛,杯口与足底不同程度地外撇,使整体在形式法则上既稳定更活动,与龙的动态十分协调呼应,因而倍增艺术感染力。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