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让定瓷之美更加勾人心魄

  定窑是宋代著名瓷窑之一,以生产白瓷而驰名。定窑白瓷的驰名始于北宋,而定窑白瓷的烧造则始于唐代。定窑在唐代时就已是著名瓷场,专烧白釉、黄釉瓷,到宋代发展迅速,比之前更大更有名,大量烧制白瓷。

  白瓷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色纯白滋润,上有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称为粉定,亦称白定。定瓷在焙烧时,釉的流动性大,釉象蜡泪妆垂流至器物的底部。定瓷流釉往往呈条状,宛如垂泪,故称泪痕。

  泪痕现象仅见于北宋定窑器,唐至五代定瓷并无此特征。唐代定瓷釉薄而洁白,胎釉结合十分紧密,无流釉现象;北宋则凝厚而泛黄,釉内气泡大而多,釉层在烧结过程中随器垂挂流淌,形成泪痕。北宋早期,定窑采用正烧,流釉方向自口至底,北宋中期以后,定窑创造了覆烧的技法,流釉方向自底向口,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笔者曾见过一些定窑白瓷,泪痕方向为横向,十分奇怪,形成原因尚待研究。

  定瓷的泪痕本是由于烧制时温度过高而引起,是陶瓷烧制的一个小缺陷。但是,人们却用审美的观点去看待它,认为它为精美的陶瓷又添加了一层感性美。泪痕让陶瓷显得更加楚楚动人,勾起人无限的遐想。自古以来眼泪是最能感动人的,人们伤心时会流泪,激动时也会流泪,甚至高兴时也会流泪,眼泪天生带上了人类赋予的某种情感。陶瓷虽无生命,但是,泪痕似乎赋予了它另一种生命,光滑器表上的道道泪痕,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款款深情。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