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制瓷业的发展--宣德时期

  宣德一朝仅10年,但这段时期在我国瓷器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说永乐为明代瓷器的开始和发展时期,那么宣德则为鼎盛时期。前人对宣德瓷器的评价是十分高的,其数量、质量、品种均是非常可观的。

  此时,颜色釉中的20种釉色,除回青外,基本上都已经出现了,对颜色釉的生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明清两代瓷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且,在釉下彩方面出现了青花、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釉上彩有釉上红彩和五彩;釉下和釉上彩相结合的品种有青花红彩、青花黄彩和青花五彩。

  一、青花

  宣德青花可谓青花之冠,陶瓷界就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说法。此时所用青花料主要为国外进口的“苏泥麻”青料,釉面色泽浓艳、晕大小不等、凹陷胎骨,且具有闪银白色“锡光”的黑色斑点。由于这种原料中含铁量较高,往往会在青花部分出现黑色斑点,与浓艳的青蓝色相融一体,后世极难仿制。同时,官窑还有一小部分使用国产钴料绘纹饰,颜色艳丽稳定、没有黑斑。

  此时青花瓷的胎体比永乐时期的同类要厚重。青花器釉面呈亮青,前期与后期釉面稍白,中期为青白色,釉面均很细润。釉子肥厚闪青,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橘皮釉”。若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甚至小气泡摞着大气泡。而且,宣德朝无论什么品种的瓷器,几乎都是这种釉面。

  花纹饰比永乐的稍显粗犷,随意点绘,没有轮廓,俗称“一笔点画”。对花、叶、蓬瓣等块面较大的纹饰用笔勾勒后填色,填色时采用小笔,因而有浓淡深浅的笔痕。宣德时期还有在青花地上留白纹饰的品种,流传下来的极少,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青花底留白龙纹渣斗。

  二、釉里红

  宣德朝的釉里红瓷烧制极为成功,形成了鲜艳的宝石红色,数量和品种都有大幅度的增加。其装饰方法有三种:一是图案形状整块涂抹,如三鱼纹和三果;二是胎体刻画图案纹饰后用釉里红覆盖,如宣德里红海兽纹锥花莲子碗;三是为毛笔勾勒花纹,如宣德釉里红缠枝花冲耳三足炉。宣德釉里红瓷主要采用涂抹法,洪武朝盛行的那种细线描绘图案的釉里红瓷并不多见。

  因对铜红釉烧造技术掌握较好,所以纹饰浓淡自如,常见的纹饰有云龙、三鱼、三果。在数量有限的传世实物中,釉里红器都是官窑器,以三鱼高足碗和三果高足碗多见。其中釉里红三鱼高足碗,在凝重的白釉里三条红艳的鱼纹,似在水中漫游,悠闲自在、生龙活虎。宣德瓷器的另一个特点是落款部位很多,不仅出现于底部,也有书写在口、肩、腰、足等部位的,因此有“宣德年款遍器身”之说。

  三、宝石红

  宣德时期为红釉瓷器的极盛时期,红釉可分为深、浓,浅、四种色阶。深为黑红,浓者艳丽,浅色匀净晶莹,淡者若桃花粉红妖艳,故人们又根据釉色的深浅和用途给宣德红釉起了“牛血红”、“豇豆红”、“苹果红”、“娃娃脸”、“杨妃色”、“桃花片”、“桃花浪’’等形象的名字。此时的铜红釉殷红灼烁、宝光耀日,似红色宝石一样瑰丽,所以“宝石红”为宣德红釉的代表品种。

  永乐、宣德的红釉器口边均显淡青白色,俗称“灯草月”,红色与白色相互映衬,更显出红色艳丽华贵,这是烧制过程中红釉熔融重流的一种现象。古代工匠们运用这一化学变化创作了独具时代特色的装饰形式。宣德红釉瓷器有的还加金彩装饰,给颜色釉瓷器又增加了新的光彩,更显得辉煌绚丽。僧帽壶是受外来影响而产生的器型,形如僧帽。而红釉僧帽壶是宣德红釉中呈色相当成功的作品,胎和釉十分相融,显得深厚滋润,且鲜红釉色光彩夺目。因为烧制不易,所以红釉器传世品极少,永、宣红釉名重一时,成为我国传统色釉中一枝最为珍贵的奇葩。

  四、青花加彩

  青花加彩最早出现于明宣德,有“青花红彩”、“青花黄绿彩”和“青花五彩”三种。

  宣德青花红彩是将釉下青花和釉上矾红同施于一器之上,经高温、低温两次烧成。这类器物造型种类不多,主要是墩式杯和高足杯等。著名的青花红彩器传世品如青花红彩海兽高足杯十分精美:以青花绘海水,蓝白相间的滚滚波涛、汹涌澎湃,红艳的海兽随跃动翻腾的海浪上下遨游,形成极强的动感,青红相映、情趣盎然。

  宣德青花黄绿双彩器物有青花加彩游鱼盘,盘为侈口窄唇、浅壁、矮圈足。盘心画青花番莲一枝,旁饰双青线,外面青花勾勒波涛纹,加填绿彩,分饰黄彩游鱼六尾。

  青花五彩一般以红、黄、绿、紫及青花为五种主要色彩。它也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瓷画。宣德青花五彩的釉上彩装饰方法有两种:一种为釉下青花勾勒轮廓后釉上填色,另一种是在釉下刻画轮廓后釉上填色,轮廓处釉厚而稍深,如同色釉彩勾勒的轮廓。前一种方法发展为成化斗彩,后一种方法发展为嘉靖和万历的五彩。

  五、祭蓝釉的发展

  宣德年间,蓝釉制造工艺益精,釉色如深浅不同的蓝宝石,口沿釉层较薄处有一线白色灯草口。釉质肥腴,带橘皮纹。此时的蓝釉有几种装饰方法:内外施蓝釉,素面或刻画纹饰下,或外蓝釉里白釉,内壁素面或锥拱纹饰;或青釉白花,胎上锥拱凸起的纹饰施白釉,地施蓝釉。宣德祭蓝的年号有青花题写和刻制暗款两种,均为“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

  此外,宣德时期的黄釉、孔雀绿等品种也都取得了创造性的成就,矾红彩始于宣德,仿哥釉也是宣德时开始的,黄釉是宣德时烧成功的。纹饰一改永乐时的纤细风格,显得粗重豪放、笔法苍劲,且尤以龙纹狰狞凶猛之壮为清明两代之最。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