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制瓷业的发展--咸丰、同治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局面每况愈下,景德镇官窑瓷器的生产处于衰落的境地,工艺低下,产品十分有限。“同光中兴”以后,社会局面有所稳定,陶瓷业也随之复兴,但仍不及康乾旧貌。民窑器虽仍大量烧造,但多数比较粗糙。官、民窑中只有少量的精品。

  一、青花

  咸丰五年,景德镇官窑毁于兵火,因此官窑青花均为咸丰前五年作品,流传很少。

  咸丰官窑青花胎骨较道光细薄,制作规整、釉色净白、釉面平滑。民窑青花胎骨厚重粗松、釉色青灰居多、表面施釉厚薄不一,常出现桔皮状坑凹。官窑造型精粗均有。民窑器则粗壮居多,瓶类均口大颈粗,壶类则口小腹鼓,具特殊风格。造型笨拙最典型者数玉壶春瓶,腰腹粗大,颈部粗短。咸丰官窑瓷器款识为“大清咸丰年制”六字两行楷书,字体工整,字外无圈栏。

  到了同治五年时,官窑重建,瓷器数量超过了咸丰。官窑器胎体仍属精细,民窑器则粗松厚重,大件器物尤其如此。官窑釉色粉白居多,少数含青;民窑器则淡青或淡灰,釉层均较稀薄,有混浊之感。同治后期民窑呈色青紫飘浮。

  二、粉彩

  咸丰后期至同治前期,官窑一度停烧,两朝粉彩风格也有很大的变化。咸丰粉彩在道光的基础上,喜绘蝴蝶、博古,多加饰金彩,其画法细腻,故宫旧藏的咸丰器物十分稀少,故咸丰粉彩器可谓弥足珍贵,已经成为稀世之宝。咸丰官窑的粉彩花鸟方瓶属典型器物。造型线条稍硬,颈部的四圆形开光,腹部四长方形开光,内皆有白地彩绘花鸟,代表咸丰初期官窑的制作水平。

  同治瓷器以承袭前朝为主,粉彩器以彩色为主,一般以淡黄、淡蓝、淡绿或淡紫为多见。“体和殿”款瓷器是为朝廷所造的陈设品,同治时期的产品基本上囊括了晚清以前所有的传统器型,器型规整而略显呆板,但在仿古上亦有创新,如荷叶式盖罐、铜质提梁茶壶等都为新创。这一时期的装饰图案多采用吉祥纹样以及龙风云鹤等,格调不高。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