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白陶的历史和工艺水平

  商代除烧制一般的灰陶器外,还生产一种精美的白陶。白陶是指器物的表面及胎质均呈白色的陶器。经化验,其原料与红陶、黑陶不同,而与制造瓷器的瓷土和高岭土基本相同。商代是中国白陶制作的高度发展,其制作工艺已达到很高水平。

  《礼记·檀弓》记载“殷人尚白,周人尚赤”。商代穿着及使用器物皆崇尚白色,白色成为高贵的象征,白陶亦为统治阶级享用,死后随葬于墓中。因此殷商的白陶大多从奴隶主贵族墓中出土,数量极少,其出土量仅占商代陶器出土量的万分之一左右,其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商代的白陶胎质纯净,洁白细腻,没有掺砂现象,制作工艺采用手制与轮制。烧制温度在1000℃左右,胎质坚硬。常见的器型有壶、鬻、蚕、爵、豆、钵、觯等食用器与酒器,皆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用具,这一点是鉴别白陶时代特征的重要依据。

  商代白陶都有花纹装饰,技法有印花和刻花(有人称其为刻纹白陶)纹饰,多为凸雕,与同时期的青铜器花纹如出一辙。以细致的底纹和粗壮的浮纹相结合,浮纹多以饕餮纹、夔纹或蝉纹等为主,底纹多为勾连纹、云雷纹等几何纹,纹饰布局疏密得当,加上秀丽的造型、精细的雕刻、洁白的色泽,给人以华贵精美之感。

  刻纹白陶仅见于商代,由于选择原料、制作及纹饰雕琢较为复杂,产量极少,在当时已成为一种珍贵的工艺品。它的出现代表了商代陶器制作的工艺水平,远非一般灰陶可比,堪称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精美杰作。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