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的起源和历史
2012-09-30 11:14:31 来源:藏瓷网 已浏览次
壶,为古代的盛贮器,用途很广,基本造型为小口、长颈、圆腹,平底或有足。新时器时代至商周流行陶壶,我国至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生产的陶壶为1977年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泥质红陶小口双耳壶,可称为陶壶之鼻祖。
汉代以后,盛行瓷器,瓷壶一直是各地窑口生产的大宗产品,器型多种多样,见于陶瓷专著的唐代以前的典型标准器主要有汉代的蒜头壶、匏壶、圈足壶、喇叭口壶;东汉至唐的盘口壶;三国至南朝的四系盘口壶;唐代的六系盘口壶;三国至宋时的唾壶;晋代至唐初的鸡头壶;西晋的铺首扁壶、鹰形壶;南朝的单柄壶、托盘壶;北齐的杏仁形扁壶、龙凤壶;唐代的凤头壶、短嘴注壶、銎口把壶、双耳鱼形壶以及注子。从宋代开始,全国各地的瓷窑生产了各式各样的壶,器型各异、种类繁多,难以描述,仅《中国陶瓷》一书描绘出宋代各式壶的标准器就有15种之多,实际的出土物及传世品应更多。
唐代以前的壶无把柄,只在肩部安系或在颈部饰双耳。从唐开始,带把壶流行。大约从唐代中期开始,鸡首壶便不再多见而消失了,执壶便出现,俗称“短嘴注壶”,是唐人饮酒的典型器皿,特征是盘口为喇叭口,短颈,圆鼓腹,短嘴,嘴外壁一般为六边形或圆筒形,与嘴相对的一边安置宽扁形曲把柄。晚唐五代时壶颈加高,腹体作椭圆形或瓜形(腹部压有四条内凹直线)。嘴延长,五代时嘴变成较长的曲流。五代时,瓜形腹不再内凹而成凸棱线,成为很有时代特征的“瓜棱腹”,饼形足仍占绝大多数,把柄稍窄,把与颈腹间的距离(孔径)较前大些。唐、五代以青釉执壶为多见。
宋代景德镇瓷器生产的青白瓷不仅器型轻巧优美,而且样式极为丰富,举凡日用器皿、酒器茶具、陈设用瓷、文房雅玩、宗教供器、瓷塑人物和动物应有尽有。品种之全为宋代诸窑所烧造的青白瓷之冠。执壶为宋代景德镇窑的大宗产品,多为撇口、溜肩、椭圆或瓜棱式腹、平底或浅圈足,肩腹一侧置长曲流,另一侧对称饰以宽扁带状曲柄与口沿相接。亦有盘口、喇叭口、直口、唇口以及葫芦形执壶。另常在壶颈两侧以及柄顶端和壶口沿饰有圆形管状的双系或四系壶。宋代早期景德镇的青白瓷生产器类简单,造型多承袭晚唐、五代遗风。器型低矮,平底足或宽大圆足,卷沿唇口,器壁较厚。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