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加彩装饰的拼逗笔法

  青花加彩装饰的拼逗笔法

  青花加彩是以双钩填色为工艺前提的,又涉及釉上和釉下两步流程,将其分解组合就可能出现四种具体笔法,即:青花双钩,青花填色,釉上彩双钩,釉上彩填色,青花双钩,釉上彩填色,釉上彩双钩,青花填色。

  第四种方法必须先将青花填色烧后再釉上彩双钩,操作上有不方便性、因此我们见到的是前三种笔法。

  (1)青花双钩,青花填色。

  这是用单一青花完成某一纹饰或纹饰某一局部的方法,采用青花双钩轮廓后用青花填色的笔法。如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收藏品万历青花五彩百鹿纹大罐,鹿纹有些用青花绘画,有些用釉上彩绘画,都是各自单独勾勒填色,并不互相配合。成化斗彩中的某些局部纹饰也是全部用青花双钩并青花填色。

  有些用青花绘画的局部纹样并不是双钩填色,而是单笔勾勒,如宣德青花五彩鸳鸯盘上的水波纹,其性质也属局部纹饰由青花单独表现。

  (2)釉上彩双钩,釉上彩填色。

  单一的釉上彩双钩,釉上彩填色是釉上五彩,与青花配合,就成为青花加彩。

  釉上彩双钩并釉上彩填色是北方磁州窑宋元红绿彩的传统方法,宣德的青花五彩鸳鸯盘上的莲花即采用这种笔法。嘉靖、万历五彩上则普遍使用。

  从使用的釉彩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同色的,用较深的勾勒轮廓,用较浅的填色;另一种是异色的,用一种釉彩勾勒轮廓,用数种釉影填色。嘉靖、万历青花五彩大多采用后一种方法,在绘画时较为便捷。

  釉上彩绘画的轮廓线有一种变通办法,即先在胎体上刻划轮廓暗纹,上白釉烧制,烧成后在暗纹上填釉上彩再次烧制而成。有时候在轮廓线上再用釉上彩勾勒一次。这种刻划暗纹后填彩的方法从弘治开始(1488-1505年)已经在釉上彩中运用。

  青花加彩中,单一使用釉上彩的纹饰除了双钩填色外,另有一种盖彩的绘画方法,即以一种釉上彩填地,再加绘其他彩料,又分三种基本形式:

  彩上染彩--某一纹饰或局部以一种釉彩铺地,以另一种釉彩渲染。如用黄彩垫底,上用红彩渲染,称"黄上红",从成化开始出现,嘉靖、万历时较流行。

  彩上点彩--某一纹饰或局部以较浅釉彩铺地,以较深的同色釉彩点皴,如宣德青花五彩鸳鸯盘上的芦花就是采用这种方法,

  彩上勾线--以一种釉彩铺地,另一种较深釉彩勾勒细部。这种方法在嘉靖、万历青花加彩上采用较多。

  (3)青花双钩,釉上彩填色。

  狭义的斗彩是指这种青花双钩轮廓、釉上彩填色的方法。根据新的考古资料,青花和釉上彩配合绘画的方法有:

  填彩--青花双钩轮廓线后以釉上彩填色。

  覆彩--在绘成的青花纹饰(青花双钩填色或青花单笔勾勒)上覆盖釉上彩。

  勾彩--在青花轮廓线上再用浑色釉上彩勾勒,中再填浅色釉上彩。

  染彩--在青花轮廓线外侧渲染釉上彩。

  点彩--在青花纹饰上加绘釉上彩彩点。

  以上这些技法往往是结合使用的,以一种为主,其他任选一二种为辅。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