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瓶的历史(三)--功用
2012-09-28 16:25:10 来源:藏瓷网 已浏览次
三、梅瓶的功用
梅瓶从它出现的那天起,就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现在的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中看,它的作用不外乎贮水器、储酒器、随葬器、陈设器等若干项使用功能。它作为盛水器,是在契丹民族时期就开始出现了,作为水的储藏和搬运的容器,成为当时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这种小口、丰肩、长腹、瘦胫的造型,为梅瓶造型的发展奠定了雏形。
梅瓶的发展到了北宋与元代晚期,梅瓶的作用已经不再是单一的贮水器,从河北省宣化县下八里张世卿墓(辽天庆六年1116年)后室南壁的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壁画的前面平行摆放着三只带盖的梅瓶,这无疑是用于盛酒的酒具。宋、金时期的梅瓶器身多书有带有酒字的词句,如“清沽美酒”、“醉乡酒海”等,这就更加明确了它的用途。
梅瓶作为随葬器使用,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在法库叶茂台的辽代墓中就有鸡腿瓶的出土。但是出土最多的还是江西省的瑞昌马头镇发现的一座南宋淳祐十年(1251年)墓中,就有一对磁州窑梅瓶置放在死者的头部的顶端。又如浙江省遂昌县文管会收藏的南宋龙泉窑盖梅瓶是1979年在浙江省松阳庆元元年(1195年)墓葬出土的,以及1958年江西南京宋墓出土的影青刻花梅瓶等,这与“梅瓶”的南传有着不可分的联系,这些资料充分体现出此时梅瓶的功用。
元代梅瓶的发现,是以窖藏出土和传世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江西高安窖藏出土的青花梅瓶与保定窖藏出土的青花梅瓶,以其精湛的制造工艺,精美的釉下彩绘技法,充分的表现出当时的陶瓷生产水平。特别是保定窖藏出土元青花八方梅瓶,为梅瓶初创的新品种。同时人们将梅瓶作为珍贵的器物把它埋藏在地窖中,以逃避战乱和灾难,这也足以证明梅瓶的重要地位。
明代的梅瓶除了传世品以外,有一部分是来自明代皇亲国戚和郡王、公主的墓葬中的随葬器。北京定陵明神宗万历皇帝、皇后的陵寝,北京海淀董四村1、2号皇妃墓,山西榆次晋裕王墓,江苏江宁安成公主墓,南京江宁定远王沐晟墓,太原七府坟广昌王和王母、王妃墓,山东鲁王朱檀墓,蚌埠东瓯王汤和墓,桂林靖江王朱经扶墓,北京石景山区雍王墓,南京西宁侯及妻许氏、丁氏、叶氏墓,南京汪兴祖墓,福州西门外张海墓,四川华阳明太监墓,成都白马寺6号太监墓,四川越阳明巡抚墓,成都梁家巷明太监墓,河北阜城太傅廖纪墓,江西监中县礼部尚书徐琼墓,江西永修县刑部尚书魏源墓,北京丰台区将军万贵墓等。这些墓葬都有一至四只梅瓶出土,这无疑是以梅瓶表现丧葬形式上的等级制度。
清代的梅瓶很少在墓葬中出现,此时的梅瓶基本上是以传世器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特别是在故宫博物院的清宫传世器中,大批由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青花、釉下五彩、单色釉等各种形式的梅瓶,它们已经成为宫中使用的重要陈设器。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