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青花瓷花瓶的鉴赏

  青花瓷器是最富有东方民族风情的瓷器品种,它起源于唐代,元代发展成熟后主要为代销瓷,从明代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到清代,青花瓷器仍占主导地位,上服务于皇室,下普及于民间,外远播于世界,无论是在工艺技术,绘画水平还是产量方面都达到了历史上的又一高峰。

  清代青花瓷的发展经历了清初(顺治至康熙十九年)的缓慢恢复,清三代(康熙十九年至乾隆时期,1680-1795)的繁荣昌盛,嘉庆至咸丰年间的逐渐衰落,以及清晚期的回光返照。

  在清代有很多青花瓷花瓶,吸引了全球艺术爱好者的目光。本文将于大家一起赏析。

  顺治青花在继承明末某些风格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和发展。胎体厚重,器形淳朴,釉面泛青,多施酱口。青花采用浙料,早期灰暗,晚期浓艳。纹饰布局疏朗,多加边饰,绘画采用勾,染,擦等方法,能分出阴阳和浓淡的层次。

  其高38cm,口径7cm,足径13.8cm.瓶蒜头口,细长颈,圆腹。宽圈足,足墙厚,足内白釉无款。口沿施酱釉,青花蓝中泛灰。口部绘有两朵牡丹花及一组荷莲纹,口下绘变形莲瓣,颈部亦绘蕉叶一周,蕉叶中心留白边,颈下绘水波边饰。腹部主题图案绘人物故事,一高官身前站一人,双手端一花瓶,瓶中插有三戟,寓意“平升三级”。高官身后分别站有侍卫和仆人,空中飘有流云,空间以山石、花草点缀。是顺治青花人物故事的代表作品。

  康熙青花胎质洁白坚固,缜密如玉,釉面光滑细腻,胎釉结合紧密,呈青白,粉白或浆白色。造型多样,凝重质朴。青花采用浙料和珠明料,色调青翠欲滴。

  其高约45.5cm,是瀚海2003春拍卖品。该花瓶造型为盘口,直颈较短、圆折肩,瓶身上描述着一幅琴棋书画的热闹场面。色泽雪白光亮,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件收藏品。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