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汝瓷后仿品的鉴定

  汝瓷的仿烧始于明宣德年间,清代雍、乾时期达到高峰,不仅数量大,而且质量颇佳。现代的仿烧主要集中在河南汝州市、禹州市和平顶山宝丰县的诸多民间窑场。

  (一)明宣德仿品特征

  1、器类主要有菱花式洗、蟋蟀罐、鸡心碗和盘等,器型为宣德时期常见造型,与汝瓷造型相去甚远;

  2、只重视模仿釉色,但釉色偏蓝,釉面片纹较重;

  3、有些器物的底部有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款识,不辨自明。

  (二)清雍正、乾隆仿品特征

  1、清代仿品品种繁多,多有创造,且大小悬殊,绝大部分是高档陈设瓷和文房用具,瓶类器居多,碗、盘、盅、碟类圆形器十分少见。雍正仿品器型主要有象耳瓶、菊瓣瓶、贯耳瓶、蒜头瓶、葫芦瓶、弦纹瓶、三系瓶、双耳扁瓶、石榴樽、象耳樽、犀耳樽、六方渣斗、缸式钵、桃式洗、水仙盆、花觚等;乾隆仿品器型主要有撇口瓶、弦纹瓶、蒜头瓶、直颈瓶、葫芦瓶、观音瓶、鱼耳瓶、象耳瓶、贯耳方瓶、五孔方瓶、七孔花插、花口缸、双耳樽、水仙盆、印泥盒、桃式洗等;

  2、修胎规整。胎体为灰中泛红褐色,颇似“香灰胎”;

  3、釉面呈泛蓝透亮的天青色,清澈晶莹,釉色匀净,与汝瓷整体质感相差甚远。开细小纹片,与蟹爪纹较为相似;

  4、底部圈足处理平滑圆润,露胎处全部涂以红褐色的釉水,且大多书写有青花篆书“大清雍正年制”或“大清乾隆年制”款识,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三)现代仿品特征

  既仿釉色,又仿造型,仅有少数略得神韵,看上去颇有几分相似,但绝大多数只是照葫芦画瓢,不仅釉面透亮,釉色偏蓝,且器物不成比例,尺寸大小也与汝瓷相差甚远。有的新器作旧,应谨防上当。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