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康熙虎皮斑素三彩
2012-09-24 17:51:17 来源:藏瓷网 已浏览次
素三彩瓷器的起源,其上可以追溯到受了唐三彩和辽金三彩的巨大影响,但真正始创却是“在明代中早期,至明代正德时已极为精致”(中国陶瓷史)。而虎皮斑纹素三彩是康熙朝创烧的新品种,因当时烧造量不大,现在的存世量也可想而知,市场上早已是凤毛麟角,很是稀罕。
有道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精诚所至,梦想成真。日前,我的古瓷藏品中也终于有了一件康熙时期景德镇民窑烧制的虎皮斑纹素三彩盘。当时,我是既舍不得钱,又舍不得盘,咬咬牙,暗暗想着:大不了这个月多吃几顿水煮白菜。钱能再挣,古瓷盘不可再生,错过机会,那就不知何年何月再与它相会啦。于是用了差不多一个月的工资买来这件“破盘”,填补了我古瓷藏品种类的一个空白。捧着这件价格昂贵的破烂宝贝,翻来复去,眼细观,手轻抚,心领会,自然多有感悟,亦不敢独吞欢乐,故草记如下,与藏友们共享之。
此盘残而不缺,口径20厘米,高3.5厘米,底足直径11厘米。其型为平底,弧腹,折腰,宽沿成45度角外侈,圈足。这类造型的盘子康熙时期较多,有青花、五彩、斗彩等,但以虎皮斑纹为饰的却难得一见。这只盘的内外由黄、绿、紫、白四种釉色点染而成斑状纹饰,形态随意不定,妙趣横生,颇有“大象无形”的抽象意蕴,洋溢着浓浓的自然美,让人因此而想象大清帝国强盛时期的富贵与繁华。拿这件民窑虎皮斑纹素三彩盘做为实物标本参照器,笔者认为在鉴定同期同类制品时,至少有以下几点要特别注意:第一、釉彩薄,玻璃质强,抚摸时基本上觉察不到凸起感。盘内外,尤其是在外侧,修胎时留下的细密弦纹清晰可见;第二、胎土洁白细腻、缜密坚致,与同时期的青花、五彩等各种器皿的“糯米汁”一般的胎质相同;第三、圈足较浅窄,足根较圆。足底内满施白中闪青的亮清釉,足墙内侧胎釉结合处可见淡淡的火石红色,足墙外侧的胎与釉彩结合处不见火石红,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同白釉与彩料之中所含有微量元素不同有关;第四、经反复观察分析,笔者认为虎皮斑纹素三彩的制作工艺应是在高温烧成的涩胎上先敷一层透明釉,接着点染不同的彩料斑,晾干后入窑二次烧成。
当然,这只盘子也给我留下了一连串的疑问:为什么这种纹饰产生在瓷器制作的巅峰阶段却又产量很少呢?是因为烧造不易,还是审美格调太“阳春白雪”而不入俗人眼呢?它的诞生是不是仅仅源于清康熙王朝的君臣黎民对于唐、宋三彩的浪漫神韵和灿烂辉煌的追慕呢?……看来,要找到上述问题的确切答案,我还必须上下求索。对于真正的收藏者来说,拥有了藏品,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深入研究探讨的开始。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