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作伪手法及实用辨伪窍门

  历代仿制、伪造瓷器之风之所以盛行,一为赏古悦旧,一为利之所趋。本报特约专家王琦为我们介绍了几种常用的作伪手法及实用的辨伪窍门,望能对广大藏家有所帮助。

  作伪方法

  整器作伪即后人根据前代的某一器物,照样或照文献的记型造假。为使所仿之器更酷肖真品,往往采用烟嚣、茶水煮、假出土、复窑等手法。

  部分作伪指器物的部分是后补或后配的。后补的有补缺、补釉。后配的有配腿、配手、插头、安把、镶流嘴等。此类伪品只要仔细观察就能找出其破绽。因为,原来的器形或釉色与修补后的多少是有差别的。

  后加款即在原无款的器物上加款,具体方法有:一种是在原无款的旧器或新仿器上加刻、加书稀有年号款。还有一种是将原无款或有款但损坏或普通款的器底旋切下来,换嵌上带真款的同类或别类器的款。这种方法民国时较流行,且技术也很高明。

  后加彩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作伪手法。一是在旧器脱釉后加刻暗花,施釉后再上彩。二是将旧器改造成新品种。

  辨伪常用的基本方法

  分类法即将各时代的同类器(包括相同器形、相同纹饰题材)理成发展序列,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再找出其不同点,来摸索它们的发展规律和各时期的特征。

  比较法主要是利用考古发掘出来的、有地层年代的器物作为标准器物,将所需鉴定、辨伪的器物与之比较,从而得出鉴别的结论。

  鉴别法即利用同时代的同类器或不同类器上的时代特征来对照、比较所需鉴别的器物,从而得出综合鉴别的比较合理的结论。“辨其色泽,度其厚薄,审其片纹,观其气泡,也要用手摩,以别粗细,用手扣敲以察音响”。这也是鉴定通用的手段。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