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当代仿古瓷

  现在,海内外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中国古陶瓷鉴定是眼学重要还是科学重要。所谓眼学就是指个人经验的目鉴,这是目前国内的主要鉴定方法。有人说这种方法不科学。记得前不久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曾对我说:“你们眼学本来就是科学,看器物的造型、纹饰、胎釉、款识、工艺,这些经验不是无根据的凭借主观臆断,而是建立在历史学、考古学及文学艺术等基础上的。因为你们头脑里就有个数据库。”笔者非常赞赏他的这个观点。现代科学仪器的鉴定能鉴定出胎质和釉面的化学成分,能给出烧成年代的参考值,但无法鉴定纹饰、画意、笔法的真伪。由于文化氛围及文化素养与古人有差异,所以现代人造假总会露出马脚,亦只有通过专家的眼鉴才能发现这些问题。

  总之,中国古陶瓷鉴定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多边学科。在今天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我们既不能像过去那样一味推崇眼学(即目鉴),亦不能像国外那样全部依靠仪器测试。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将眼学和科学两者有机地结合,以眼学为基础,以科学为手段,解决古陶瓷鉴定中的各种难题。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每一件古陶瓷藏品进行仪器测试。一般都采取三个以上文物专家一起鉴定的方法,几个人都认为对或不对的,就不要作仪器测定。几个人不一致时,才需要作仪器测定。为了使仪器测试又稳又准,笔者认为不仅要建立科学数据库,而且还要建立实物标本室。从某种意义上说,实物标本室比科学数据库更为重要。正如俗话所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真假一对比,假货就立即露出原形了。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做好中国古陶瓷鉴定工作的关键是人。因此,加强人的思想修养,坚持事实求是的原则,提防一切外来的干扰因素,在今天市场经济的社会里,就显得更为重要。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