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化白釉暗花碗

一提起明成化瓷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斗彩鸡缸杯。早在明代万历时,此种小杯子的名气就大得惊人,清代《唐氏肆考》中记载:“神宗尚器,御前有成杯一双,值钱十万”。到了后世,其名愈隆,清乾隆皇帝弘历题有《咏鸡缸杯》一诗,深切地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提起明成化瓷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斗彩鸡缸杯。早在明代万历时,此种小杯子的名气就大得惊人,清代《唐氏肆考》中记载:“神宗尚器,御前有成杯一双,值钱十万”。到了后世,其名愈隆,清乾隆皇帝弘历题有《咏鸡缸杯》一诗,深切地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民国《饮流斋说瓷》一书称:“鸡缸为成化精品”。在藏界,“斗彩”一词仿佛成了“成化”的代名词,以致于成化年间出产的其他种类瓷器被斗彩瓷盛名所掩,光彩大失。其实明代白釉瓷也是赫赫有名的,陈万里在《中国历代烧制瓷器的成就与特点》一文指出“明代的主要成就,是白釉烧制成功”。这一时期的白釉瓷(单色釉瓷)有“甜白”,“汁水莹厚如堆脂,光莹如美玉”,“纯净无杂”,“透亮明快”。白色分明,没有白色这个光亮的舞台,再奇妙的“斗彩”恐怕也斗艳不起来。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期间,笔者在参与整理清点单位库房文物时,见到两只残破的成化白瓷碗。刚开始看没看出有什么稀奇之处,唯胎薄色白而已。后迎光细看,这才发现了名堂,原来其胎壁上暗藏着两条首尾相追的行龙纹。两只碗大小相等,口径14.3 厘米、底径7.3 厘米、高6.5厘米。碗里外施乳白色釉,外表光滑平整,胎釉结合紧密,胎体轻薄(包括圈足),口沿外撇,鼓腹,高圈足,足外圈底向内削,足底落有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明成化年制”(见图1、图2)。碗内壁所刻画的龙纹和云纹线条简易、微微凸起。此种处理方式或许是有意为之,线条凸起是为了能更好地在白色底面显出轮廓的暗影,而简易明了的线条,则是为了加强轮廓的清晰度。此白瓷碗胎薄如纸,形体饱满轻盈,叩之声动如磬,烧制工艺精细。

 

  白瓷生产在宋代就达到很高的水平,明人高濂在《燕闲清赏笺》中评价“定瓷”说“宣和、政和年者,时为官造。色白质薄,土色如玉,物价甚高”。白瓷是选择含铁量极少的洁白胎土,在釉料中加进一种白色呈色剂,施以透明釉烧成。把纹饰隐藏于薄如纸、白如玉的胎釉之中,借透视再现一层空灵美感,可说是给瓷戴上了最美、最高贵的花冠,再丰富的色彩也无法与之相比,只能用“出神入化”来形容它了。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