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片流转千古蕴含无限信息

它更重要的作用,也许体现在学术价值方面,它是鉴定古陶瓷真伪的利器,所谓标本,意义在此。陶瓷研究专家楼钢在接受收藏周刊采访时,提供了收标本 的三个原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粒沙中看世界,一瓦残片也能窥视一个瓷器的百年个体流转。古瓷片的收藏已经热起来了。

 

  为何?逐利者当然有之。近年在杭州出土的宋代建窑曜变盏瓷片,出土之际业内收购价就已达到六位数,目前更是要上到七位数去。

 

  但是,它更重要的作用,也许体现在学术价值方面,它是鉴定古陶瓷真伪的利器,所谓标本,意义在此。陶瓷研究专家楼钢在接受收藏周刊采访时,提供了收标本 的三个原则:第一,断代无误;第二,尽量选择蕴含信息量多的,例如“有天有地”;第三,尽量形成系统。鉴藏专家刘志勇也说,收集残损古瓷片为的是要借助它 鉴别完美的古瓷整器,是要借助它的“真”来剔除迷惑人们心中的“伪”。

 

  此外,瓷为器,残缺更有另一种别致之美。画家姚涯屏喜爱古瓷片, 说的是“整器不可得,残片堪足惜。也许,在这个世界上,你手头的那块很可能已经没有完整器了,想想都激动”。而陈史军的“一纸青花”,更是脱胎于那成百上 千的久远残片,“一片残片流转千古,蕴含无限信息”。

 

  那您呢?又从瓷片中看到了什么?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