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青花瓷餐具的辨伪
2015-11-11 09:47:20 来源:藏瓷网 已浏览次
清廷入关后,经过10余年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农业生产的政策和措施,使得经济迅速复苏,为手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清代制瓷业在明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景德镇这个名字更是与瓷器联系到了一起,继续成为中国的瓷业中心,代表着中国古瓷器的最高烧制水平。
清廷入关后,经过10余年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农业生产的政策和措施,使得经济迅速复苏,为手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清代制瓷业在明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景德镇这个名字更是与瓷器联系到了一起,继续成为中国的瓷业中心,代表着中国古瓷器的最高烧制水平。至康雍乾时期,清代的制瓷业发展已至鼎盛,从种类上看,清代瓷器各色品种齐头并进,创造了许多瓷器新品。但是,无论从数量上还是烧制水平上看,清代瓷业还是以青花瓷为主,在烧造上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目前,市场上青花伪瓷比较多,本文就着重谈论一下乾隆时期青花瓷餐具的特点,以供参考。
从造型上看,乾隆时期的青花餐具比较规范,制作精细,线条古拙。大件器物厚薄均匀,底足打磨后呈泥鳅背状,底较大,器形以敞口深腹碗最多。青花碗也多有仿宣德器,但不留款,如果见到一件无款宣德青花碗,那就很有可能是乾隆时期仿制的。另外,从青花碗的大小上看,乾隆青花碗的大小有一个大致的规范,如《钦定皇朝礼器图式》中所述“盛大花瓷碗,口径一尺一寸七,高五寸三分等”。而这一规定从康熙时期就已经开始了,看来在清代御窑烧制的青花碗的确在大小上有相应的规定。不过,民间青花碗的造型较为多样化,完全符合这个规定的碗不多,而且碗的大小也不一,商业用的青花碗,其腹部较浅,目的是为了少盛一些饭食,这样利润会大一些。
从青料上看,乾隆青花碗多用浙料,呈纯正蓝色,发色鲜翠、艳丽,分不清浓淡层次,多仿宣德,人为地在青花中点染铁锈状黑斑,与宣德青花中的铁锈斑相比显得浮躁,成色不稳定,且有晕散现象,釉底带有气泡,釉色白中泛青,均施满釉;亦有部分仿成化的碗呈青色,发色淡雅平和。乾隆青花瓷以品种取胜,可谓百花齐放,其种类大致有青花矾红彩、外豆青里青花、外酱色釉里青花、哥釉青花、豆青釉青花,其中青花斗彩玲珑瓷、黄地青花、黄地青花加胭脂红、淡描青花填绿彩为乾隆首创。
从纹饰上看,乾隆青花碗仍有明代遗风,内容繁杂,勾染并用,线条流畅,画笔工整,纹样守旧,缺乏生气,在器物上画得很满,部分仿成化则布局疏朗,其纹饰内容主要有缠枝、折枝水果、云龙纹、山水、人物、花卉以及各类吉祥图案等。另外,乾隆喜欢将自己的诗词烧制于青花瓷上,是乾隆青花碗在纹饰上的一个重要特征。乾隆青花碗上还很喜欢用梵文作纹饰,一般都装饰在青花碗的外壁上。
从落款上看,乾隆青花瓷餐具的官窑款为“大清乾隆年制”,分篆书和楷书两种写法,书写规范,很少草率,线条相当的流畅,应为书法功底深厚之人所书。民间也多有仿制,但从字迹模糊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另外,乾隆青花碗的款识还多伪托款,亦有少量仿成化、正德、嘉靖款,所仿明代款识得心应手,真伪难辨,但与明代款识相比显得软弱无力、拘谨,不及明代款识豪放,多用铁线篆写而成,写迹工整、纤细,娟秀无力,多为馆阁体。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