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原始瓷器

大约在商代(公元前16-前11世纪),中国人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并积累经验,通过对原材料的选择改进,提高烧成温度,并在器表施釉,终于烧制出了原始的瓷器。瓷器在一定意义上也被认为是中国文明的象征,以至于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使用的都是同一个单词“china”。

      大约在商代(公元前16-前11世纪),中国人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并积累经验,通过对原材料的选择改进,提高烧成温度,并在器表施釉,终于烧制出了原始的瓷器。瓷器在一定意义上也被认为是中国文明的象征,以至于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使用的都是同一个单词“china”。

 

      在数千年中,中国的瓷器大致经历了原始青瓷、青瓷、白瓷和彩瓷等发展阶段。在唐五代之交,瓷器开始由民间生活日用之器,升级为贵族和皇室的消费品。先是地方官吏将一些上好的瓷器作为土特产呈进宫禁,随后又有了“奉御督烧”的贡品。五代时期,吴越国钱镠、后周柴荣先后以帝王之尊下令其地瓷窑专门为皇室烧造“御用之器”,此应是所谓“官窑”的滥觞。

 

      由于官窑烧造不计工本,惟求以上乘质量和精美工艺赢得帝王的欢欣,因而历代官窑精品都普遍高于同时代生产的水平。其中宋汝、官、哥瓷,元、明官窑青花瓷,明成化斗彩瓷、正德和嘉靖五彩瓷与清珐琅彩等稀有品种,历来是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

 

      一般说来,瓷器须具备的几个基本条件是:(1)含铁量2%左右的瓷土为原料;(2)1200℃以上的高温烧成,胎质烧结致密,不吸水分;(3)器表施釉,胎釉结合牢固,厚薄均匀。从中国各地出土的商、周瓷器看,已基本具备了以上条件,应属于瓷器的范畴。但因为它们还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处于瓷器的低级阶段,所以又称原始瓷。从出土物看,原始瓷器多为豆、罐等容器,表面粗糙欠规整,釉色呈青灰或青中泛黄。由于瓷器较陶器有着更高的隔水性能,因此首先被人们用作水器。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